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魏参政执拘投北,行有期,死有日,诗别二子及良友(丛刊本作「诗别妻子、良友、良朋」。枋得遁迹建宁,从之游者,有:詹苍崖、游古意王济渊、曹东谷叶爱梅魏天应陈达翁张子惠及毛〖靖可〗、蔡〖正孙〗诸君,又有道士天隐。盖先生方修养辟谷之术也。戊子十月十八日时年六十三岁作。)1288年10月18日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
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
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南八男儿南八男儿:「南八」,即唐时南霁云,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八故称南八南八男儿终不屈,谓唐南霁云张巡共守睢阳,城陷,就义不屈的故事。《唐书·张巡传》:「巡守睢阳,城陷,俱被执,子琦以刃胁降,不屈,又降霁云,未应。」呼曰:「南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霁云笑曰:「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亦不肯降。)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跋泣蕲录后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四、《昌谷集》卷一七、《辛巳泣蕲录》卷末、《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一一、光绪《蕲州志》卷一○
李茂钦死守蕲城,并毁其家,立志最坚,受祸最惨。
或罪其志有馀而才不足,则亦苛矣。
武定军入城,反为郡祟,金陵军及境,不恤郡急,池军怯而不进,虽有张巡、许远之才,不得霁云、万春之助,决不能以千人之力守九里之郭,却数万骑之虏矣。
韩昌黎论巡、远事,以为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私意妄论,从古则然,要之久而自定。
昌谷曹某读《泣蕲录》,为之涕零。
嘉定辛巳八月二日书。
干丞相免追算功赏钱粮启1260年5月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五、《叠山集》卷一○、《启隽类函》卷二四、康熙《广信府志》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
出车还役,方吟洗甲之诗;
计簿见疑,乃有偿金之责。
此生此日,惟公惟天。
切以黄石谈兵,无赏岂能得士;
孔明治国,散财斯可聚人。
任危事者异平时,图大功者忘小费。
陈平用间,尽捐四万之黄金;
季子合从,岂止一双之白璧。
上不问其出入之数,下得神其鼓舞之权。
故能离敌国骨鲠之臣,终于灭楚;
连异姓兄弟之国,足以弱秦。
洪惟仁厚之朝,善用英雄之士。
群臣分镇,州郡之可移;
百里皆兵,府库之藏不借。
昔我宁考,若公先王,当轮台悔用兵之馀,以淮阃砺复雠之志。
捐期征伐,誓还万里之封疆;
传檄招徕,尽致两河之豪杰。
虽仗义而有感,岂吝财而可为?
想盛时不计分谷之微,故忠臣得为社稷之计。
孔明不死,虽复汉以何难;
召虎再生,此兴周之有望。
谁谓武皇虚耗之日,颇有秦季督责之风。
车辚马萧,惟恨捐金之晚;
弓弭矢箙,即云上簿之欺。
始因一二事之可疑,并与千万人而不信。
为父榷子,宁不痛心;
以君使臣,亦必有礼。
伏念某承家忠义,赋性狂愚。
参中原文献之传,颇知衣节;
得安定体用之学,不事空谈。
辛苦两科,栖迟几载。
流涕读兴元之诏,血诚起雍丘之兵。
清朝将以劝忠,宣幕因而假宠。
非有祖狄千人之廪,又无张巡百里之权,用官券能几何,得义士以万计。
戍兵绝饷,间逢子敬之指囷;
大姓假钱,多藉军师之作保。
方狂虏入清江之境,以孤军守临汝之城。
悍将武夫,固有坐而观者;
监司太守,几欲委而去之。
乃以三州,责之一士。
赖元勋再整乾坤之力,使内地不见师旅之劳。
岂期全躯保妻子之臣,皆谮人者;
不念援枹先士卒之伍,将属子乎?
谤言来自贪夫,贝锦成于迩列。
胡铨义旅,似蒙骚动之疑;
宗泽精兵,竟以饥羸而散。
犹幸《坤》大臣之容物,有如《泰》君子之包荒。
未投光范之书,已拜明纶之渥。
真为知己,岂但感恩?
其奈右司宰相之公心,有负裕陵之训;
本朝乃胥吏之天下,果如同父之言。
忽传拘索之甚严,不曰会计之已当。
千金而慕徙木,将取信于市人;
二卵而弃干城,岂可闻于邻国。
况子文之家已毁,颜氏之瓢屡空。
慈母忍贫,久阙南陔之养;
室人遍责,何止北门之忧。
可怜平地之无铜,安得上天之雨玉。
强为师说,谁资弟子以万钟;
亦有诰身,不直将军之一醉。
兴言及此,抚己知危。
主尔忘身,公尔忘私,愿尽为臣之义;
寒不得衣,饥不得食,亦为贤相之羞。
兹盖伏遇某官忠孝通乎神明,度量包乎宇宙。
生学问,惟韩范可以齐驱;
不世功名,虽伊周未能远过。
不以《春秋》而绳臣下,每用皇极以受人才。
使稼轩之帑屡空,无辞于罚;
师鲁之钱公使,当辨其冤。
万形有弊而惟理难磨,一心合天则何事不济。
矧小人之有母,尤君子之用情。
惟能怜措大之穷,赐之十万;
不敢受北军之赏,还以五千。
特在出尔反尔之间,即为生我育我之造。
元金具在,悔不如庄子之明;
璞玉犹存,或可效卞和之献。
武成陪祀臣僚奏淳熙四年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六、《宋史》卷一○五、《礼志》八、《续资治通鉴》卷一四五
武成之庙,所从祀者出于唐开元间,一时铨次,失于太杂。
太祖皇帝尝见白起之像,恶其诈杀已降,以杖画而去之,神武不杀之仁,垂训深矣。
太上绍兴间,亦以议者之请,黜韩信而升赵充国,黜李绩而升李晟,去取之间,皆所以示臣子之大节也。
王剪佐秦,骋狙诈之兵,盖无异白起
彭越之臣节不终,亦同韩信
至于王僧辩虽能平侯景,然反连和于齐;
吴明彻虽能因北齐之乱以取淮南,然败于吕梁,为周所俘,不能死节;
韦孝宽拒尉迟之义兵;
杨素开隋室之祸败;
慕容恪、长孙嵩、慕容绍宗、宇文宪、王猛、斛律光、于谨,或本生夷狄之裔,或屈节僭伪之邦,纵其有功,岂足多录!
若夫尹吉甫之伐猃狁,召虎之平淮夷,皆为有周中兴之名将;
陈汤之斩单于傅介子刺楼兰冯奉世之平莎车,班超之定西域,皆为有汉之隽功;
在晋则谢安宴衎以靖胡寇,祖逖击楫誓清中原;
唐则王忠嗣之抚众守边,张巡之百战死敌。
忠义谋略,卓然冠于一时而垂于后代,阙而不录,似有所遗。
臣窃谓宜并诏有司,讨论历代诸将,为之去取,然后与本朝名将绘于殿庑使天下士皆晓然知朝廷激义勇而尚忠烈。
且知夫贬夷狄之类者所以尊中国;
黜不终之节者,所以正君臣;
去嗜杀之暴者,所以尚仁义。
其为劝沮者大矣。
大赦文 唐 · 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五
我国家膺天明命。
光宅万方。
二百有五十载矣。
梯航所及。
昭显于夏殷。
文轨攸同。
夐逾于汉晋。
朕承十六圣之业。
居亿兆人之上。
猥惟眇身。
丕构。
远奉贞观开元之至理。
近宗宪祖宣考之宏规。
常慕虽休勿休。
岂敢自暇自逸。
然而仁不遂于百姓。
德不参于二仪。
莫致感通。
更延灾沴。
近者兵革未弭。
虫蝗相仍。
方怀徵发之劳。
复起饥□之叹。
虽频加锡赉。
累有蠲除。
尚虑泽未遍通。
信未旁及。
是用连宵假寐。
每食忘餐。
思所以拯我黎元。
臻其寿考。
或多方以革弊。
尽虑以鼎新
庶或上下。
欲从人欲。
况善为国者以好生为首。
王道者惟悯物是先。
苟可胜残去杀。
亦冀止戈为武。
于戏。
诚明之志。
既悉于斯。
涣汗之恩。
夫何所爱可大赦天下。
咸通七年十一月十日昧爽以前。
大辟罪巳下。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
罪无轻重。
咸赦除之。
惟犯十恶叛逆以上。
故杀人。
官典犯赃。
不在此限。
持仗打劫。
必欲害人。
苟遇支敌。
必行杀戮。
拒敌追捕。
肆意奸凶。
并故杀人者。
虽巳伤未死。
巳死更生。
意欲杀伤。
偶得免者。
并同杀人法处分。
其卖毒药。
开劫坟墓。
及刑狱之内。
官吏用情。
推断不平。
因成冤滥。
无问有赃无赃。
不在原宥之限。
朕君临四海。
子育兆人。
常恐万类之中。
一物失所。
云南素推诚节。
久慕华风。
顾帅臣抚御乖失。
不谕朝旨。
遂令滋扰边隅。
初陷交邕。
旋侵越巂
屡移星岁。
弥纵干戈。
靡思量力之言。
曾无事大之礼。
轶我疆理。
劳我堤防。
爰用徵兵。
谅非获巳。
锋刃之下。
多有杀伤。
每念于怀。
良深惭悼。
宁屈己以徇众。
不穷兵以害人。
断自予怀。
更宏招谕
安南邕州西川等道诸军兵士。
各守疆界。
不用进师。
仍委刘潼审详事机。
明加晓谕。
如能重修和好。
信使如初。
朕当虚怀。
一切不问。
云南先差专使。
昨巳有诏旨处分。
其先配隶习读质子
各本道供给。
续当指挥
安南邕管西川三道军士。
皆踰山越海。
擐甲戈。
志切勤王。
诚深报国。
固内侵之封域。
收巳失之城池。
尽欲捐躯。
咸思贾勇。
亘沦历数。
终始一心。
言念忠勤。
诚用嘉叹。
今南蛮巳加招抚
冀就弭宁。
日下但严守封疆。
且备要害。
虽未用更图攻讨。
亦未可便绝训齐。
其将士等。
义感风云。
志谐金石。
屯营既久。
立效巳多。
大功将成。
恳节无夺。
其归款。
别有指挥
仍委刘潼高骈李耽等具此慰劳。
以副予怀。
其三道军粮。
地界悬远。
致其尽力。
当令充肠。
如诸道戍兵。
未免饥馁。
因之殒命。
尤用伤怀。
宜令常宙刘潼严加条流。
丁宁期限。
无使供馈。
更闻失时。
其府赴三道行营兵。
有亲老及妻子在家者。
各委本道切加存恤。
勿使冻馁恓惶。
俾无回顾之忧。
以励当锋之志。
其诸将士。
勇敢用命。
当锋殁身。
义节可嘉。
孤弱是念。
并委本道节度使据所申报。
各须安存。
如血属单弱。
不能自存者。
即厚加给恤。
遗骸在野。
深可悯嗟。
今春巳降德音。
尽令优给收葬。
尚虑暴露。
未契幽阴。
今更举明。
用慰泉壤。
宜令所在长吏访寻收敛。
如法瘗葬。
仍以酒醪。
殷勤奠酹。
应三道兵士经过。
累路州县。
供应顿递。
徵配里闾。
水程船夫。
陆路车役。
劳弊斯甚。
疲瘵可哀。
岳州湖南桂广邕容管内沿路州县。
今年二月一日德音。
巳蠲放今年夏秋两税各一半。
尚恐乡村未普。
更要加恩。
宜于今年夏税正钱。
每贯量放三百文。
沿路州县。
亦甚凋伤。
先未沾恩。
今须优假。
宜于来年夏税正钱。
量放一半。
仍各委本处长吏亲自点检。
明阅簿书
勿使恩不布于疲羸。
幸或生于桀黠。
副予深意。
必及远人。
诚信之道。
蛮貊可行
苟或未孚。
其肯怀惠。
安南邕州容州黔南西川诸溪洞酋长首领
务加优恤。
喻以恩信。
若须节级赐官秩赏给者。
委当管速具分析闻奏。
京畿之内。
蝗旱为灾。
稼穑不收。
凋残可悯。
京兆府今年青苗地头及秋税钱。
悉从放免。
仍并出内库钱二十四万五千三百六十馀贯。
赐官府司充填诸色费用。
河南及同华陕虢等州。
遭蝗虫食损田苗。
奏报最甚。
除合放免本色苗子外。
仍于本户税钱上。
每贯量放三百文。
今年秋税巳纳。
即放来年夏税。
其诸道有蝗虫甚处。
并具奏闻。
亦议蠲减。
河南府水灾之后。
仍岁飞蝗。
想彼蒸黎。
尤多凋瘵。
宜别赐盐铁。
河阴人运米三万石。
崔璙充诸色用。
其诸道州县应有逋悬两税斛斗青苗地头榷酒等钱。
既存簿书
不免徵剥。
咸通三年以前者。
并一时放免。
四年至七年。
其中有准敕蠲者。
亦不得因此重徵。
京畿之内。
供亿事繁。
色役差科。
曾无虚日。
黎人困苦。
深可悯伤。
更有逋悬。
日久徵迫。
无由收敛。
徒系簿书
京兆府诸县大中八年后至咸通六年应欠诸司税草斛斗糖棘番匠知食使玉苏。
府司欠延资。
度支户部钱物。
及赈贷折籴
诸县欠填省修堰埭等钱匹庄宅。
监察使拆寺并佛堂材木树等价。
及欠左右神策军捉贼赏钱。
诸县应欠咸通三年六年合送府夏秋税钱物斛斗。
并𪍛䴬庄田地租。
诸县咸通三年五年赈贷
长安县大中八年先借太仓充赈贷。
除巳纳外。
馀欠斛斗等。
并从放免。
簿书一时毁废。
从今年以后。
别立帐内库
一年支放。
费用虽广。
有司积久。
追呼固多。
虚系簿书
颇为烦弊。
朕方宏俭约。
深轸凋残。
特示优矜。
用蠲逋责。
度支积欠大盈库年支匹段丝钱。
太和八年以后至咸通元年以前。
并宜放免。
及欠琼林库年支金银锡器锦绫器皿杂物等。
开成五年以后至咸通元年以前。
并宜放免。
左降官量移近处。
巳经量移者更与量移。
如复资者。
任取本官选数听集。
丁忧放还者。
服阕日各与量移。
并别敕因责降除正员官。
所司亦与处分。
其左降官及流人先有官者。
如巳亡殁。
各还本官。
失爵痕累禁锢者。
并从洗涤。
左降官并流人。
元敕令终身勿齿。
及长流远恶。
并云纵逢恩赦不在量移者。
并与量移。
如巳亡殁者。
并许归葬。
如缘葬事困穷。
不能自济者。
委所在官吏量给棺榇。
优恤发遣。
中外前资见任官中。
其有顷因瑕累。
未阶录用者。
并左降官。
如事情可恕。
才行足称者。
中书门下量加拔。
随能录用。
戎狄款塞。
边陲无虞。
使臣因备制弛慢。
切在搜访利病。
济便兵农。
勿以久安。
遽忘远虑。
所宜常加备境。
每切训戎。
将宏安抚之功。
须为经久之计。
其边上方镇本军兵数节度使
皆位崇元帅
誓立殊功。
必能阅军实以静边。
抚单寒以和众
素有定额。
固非空文。
然亦虑或因犯死亡停解。
不便招募。
阙额遂多。
并须检勘分明。
仍委御史三司监院并加察访
即时闻奏。
江淮诸州百姓。
只合输本分苗税。
不合分外差科。
多为所在长吏权立条流。
临时差配。
或强名和市。
都不给钱。
自今除纳本分苗税外。
一切禁断。
牧守之任。
慈惠为先。
安远人
须求廉吏。
如闻邕容桂广等道管内刺史
每州皆管三县。
人户不少。
其閒选用。
尤要得人。
访闻本道观察使所奏监州官
多是本土富豪百姓。
兼杂色人。
例皆署为本道军职
或作试衔。
便奏司马权知军州事
既不谙熟文法。
又皆纵恣侵欺。
多取良家以为奴婢。
遂使豪酋搆怨。
溪洞不安。
若不条流。
生人转困。
其邕容桂广等道管内。
自今以后。
刺史必须精选贤良。
历官途。
不越资序者。
始许奏请。
军职试衔。
并不在奏署限。
藩条之例。
刺举是资。
郡政之方。
邑宰是选。
斯纪纲共设。
次第相临。
苟皆推公。
必无败政。
如闻近者廉车殊无刺举。
牧守率务并容。
邑宰非才。
疲人罹弊。
必在惩革。
以惠茕嫠。
自今以后。
观察使专刺举之职。
郡守不理。
或临财不廉。
酬饮是营。
狱讼靡息。
以时奏劾。
按罪定刑。
如藩方不谨察廉。
或致下人上诉。
推覆得实。
观察使别敕旨。
判官远加谴罚。
郡守亦仰察访县令
如或有过不举。
停任后别有处分。
录事参军
重加削罚。
刺史县令有异政灼然可举者。
仰具录奏。
必议超升。
人命至重。
在慎典刑。
国章苟隳。
必多枉挠。
近日执法之吏。
罕得其人。
或制敕不行。
曾无提举
或奸巧为患。
莫能辨明。
遂使可死者生。
可生者死。
而又缧绁繁壅。
断决淹延。
乃致怨嗟。
或成灾沴。
予怀憯怛。
寝食靡宁。
宜委御史台刑部大理寺慎择官吏。
皆须素能折狱。
俾务尽心。
则人必□法当画一。
其天下州县官等。
皆罕悉律令。
莫知重轻。
唯任胥徒。
因多枉滥。
委本道观察使觉察闻奏。
刺史县令
多务游宴。
不思官常。
决遣既妨。
囹圄自满。
永言冤滞。
岂不由斯。
观察使表率条流。
以惩深弊。
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欠负钱物。
频有赦令。
据年额节级矜蠲。
如闻所司尚有徵迫。
妄竖可徵可放。
多因奸吏恣情。
遂使恩不及夫穷危。
事无补于经费。
其诸色人户所由等应欠三司钱物。
大中十二年以前。
并宜放免。
县道之閒。
邮亭具列。
行李供亿。
格敕著明。
如闻节度观察刺史等所经过。
不遵品式。
公券之外。
私费至多。
或在道途。
有六百七百人行李。
所在地主。
务求交欢。
别差吏人。
号为置顿
必皆率配。
弊及疲人。
自今以后。
所在长吏切加遵守格文。
不得违越。
赦令所在□苏疲瘵。
如闻远处州县。
告示不得分明。
今要条流。
永为定制。
赦书到后。
各委本道全写录于县门榜示。
但缘事理烦细。
纸数颇多。
减放矜蠲。
头项埋没。
乡村百姓。
无因得知。
宜令所在长吏细详。
各据本处百姓合得免科段。
一一竖项。
作小榜于要路晓谕。
令百姓知悉。
宗室子孙。
不合淩替。
班列之内。
人数至稀。
宜令宗正寺搜择宗子有行义文学吏事堪有清实者。
具名闻奏。
中书门下量才叙用。
如在郡县。
年巳蹉跎。
士行可奖。
困于寒馁。
宜委所在长吏
随分驱策优假。
如闻编户之中。
素非宗室。
因缘识故。
写录诸书。
投入宗枝。
妄认房籍。
恃凭搅扰。
侵害乡村。
近日此徒。
败露非一。
虽巳行法。
未绝根源。
从今巳后。
委所在长吏切加收获。
如涉疑妄。
即收录闻奏。
当加痛惩。
用安里闾。
前代为宾。
素□德理合颁恩。
二王三恪及文宣公各赐物五十匹。
衡雕拱卫。
执玉会同。
俾申怀远之恩。
用展酬劳之锡。
神策六军威远金吾皇城应缘御楼立仗将士等各赐物有差。
鸿胪礼宾院应在城内蕃客等。
节级赐物。
功播一时。
名流千古。
念其后代。
观以将来。
尚父子仪太师晟赠太尉秀实各与子孙中二人八品官。
颜杲卿张巡许远南霁云子孙中各与一子出身。
中书门下仪制官及内侍省内教并特加一阶。
勋著燮和。
道彰镇抚
牧守宣力。
卿士叶心。
永言尽瘁之诚。
宜给追荣之典。
中书门下节度使带平章者。
祖父母父母并与赠官封。
巳经追赠者更与改赠。
京文武常参官东都留守度支盐铁等使
诸道节度观察防禦经略等使。
及神策金吾六军将军大将军威远镇国军等使。
父母巳殁。
未经追赠者与赠。
巳追赠者亦与改赠。
父殁母存。
未封邑号者。
□父见存未有官者。
量与致仕官。
其曾任常参官。
出为刺史县令分司等官。
今巳得替。
前资郎官上官
其父母并准有见任常参官例与追赠。
冠冕相先。
悬车自遂。
纪纲之仆。
轩陛攸陈。
宜升阶级之荣。
式进勋封之宠。
内外文武及见任及致仕官。
三品巳上赠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神策六军金吾威远皇城等将士。
普恩之外。
各赐勋两转。
天下百姓。
年九十巳上。
各赠米五石。
绢两匹。
绵一屯。
羊酒有差。
仍令本县令就家存问。
今州府方员。
多不给付。
所用无几。
系体则深。
宜令以上供馀钱物充给讫。
各具分析闻奏。
即位赦文 唐 · 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五
门下。
朕闻龙之腾天汉也。
则必乘风云鼓雷电以震六合。
君之践大宝也。
则必敷仁惠涣号令以煦万方。
是以地不閒于幽遐。
事罔论于轻重。
洪圣兴而皇渥溥。
德音振而庶类苏。
故愆咎咸除。
枯沈尽起。
斯皆前代令典。
国朝成规。
委辔谅戒于惠奸。
凝命始怀于布泽。
肆予寡德。
嗣缵丕图。
夙夜乾兢。
若俯泉谷。
永惟我高祖太宗之艰难缔构。
又惟我列圣之慈俭统承。
思所以克绍休明。
宏济亿兆。
刬氓俗之弊。
理化之源。
肇祥导和。
应天顺物。
致欢心于率土。
知恭己以临人。
爰申在宥之恩。
用洽惟新之庆。
可大赦天下。
大中十三年十月九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
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
惟犯十恶叛逆。
及故杀人。
官典犯赃。
及持仗行劫。
并不在此限。
其故杀人者。
巳伤未死。
巳死更生。
意欲杀伤。
偶得免者。
并同巳杀人法处分。
又刑狱之内。
官吏用情。
推断不平。
因成冤狱。
无问有赃无赃。
不在原免之限。
左降官量移近处。
巳经量移者更与量移。
其合复资者。
五品巳上中书门下即与处分。
六品巳下仍依常例选集。
丁忧去任。
及在忧制受贬者。
服阕日亦与量移。
如有亲故在上都
任经所司陈状。
便与处分。
不必更待本州府申请。
其别敕因责受降资正官。
及曾因忤累停免未经引用者。
并与进改。
流人配隶及别敕安置。
不问道路及巳到未到者。
并与量移近处。
先巳再经量移者。
仍并放还。
流贬人中。
纵元敕云虽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或长流及充百姓终身勿齿者。
并与中书门下量与收叙处分。
及量移近处。
如巳亡殁。
家口欲还。
及须归葬者。
听随所在便。
如缘葬事。
幼弱饥穷。
不能自济者。
委所在长吏量给棺榇。
优恤发遣。
坐累岁深。
加刑巳众。
累经赦令。
久未该恩。
用宏开网之仁。
俾释向隅之戚。
元和末恶党。
前后处断。
人数巳多。
自今巳后。
宜一切不问。
先有敕令追捕未获者。
亦更不复追寻。
应先关连上件配流人并家口等。
纵元敕云长流充百姓虽逢恩赦不在量移及放还限者。
并与量移近处。
如到流所经六载。
仍并放还。
如巳亡殁。
家口欲还。
并准前流人等例处分。
天德五城流人。
负罪素重。
元敕未经十载不得放还。
今属鸿恩。
须令沾及。
宜减三年。
如年巳满便放还。
如情愿便住者亦听。
左降官及流人先有官者。
如巳亡殁。
各还本官。
亡官失爵痕累禁锢者。
并从洗涤。
惟自今年八月九日巳后坐事流贬。
并不该此新恩之限。
营奉园陵所资发未备。
虑其科率。
困挠黎元。
应缘山陵制及丧仪礼物。
宜委中书门下及诸官之长讲求故实。
必诚必信。
务遵遗旨。
用副朕怀。
所缘山陵用度。
近巳出内库户部钱物充给。
应缘人夫工价。
宜各速令所司以不折估匹段兼见钱分数支给。
不得令侵屈百姓。
山陵未毕。
情礼有异。
其降诞进奉。
宜且权停。
志方思于遂物。
心匪乐于从禽。
止备蒐畋。
所宜节减。
诸道进鹰鹞。
每年共许进二百联。
仍选择堪处进奉。
馀悉放免。
贡献无艺。
物力难充。
华靡不除。
时风岂厚。
诸道节度观察使除大例合贡献外。
不得别有进奉。
雕文刻镂及异色绫锦难得宝货。
一皆禁绝。
京畿赋役颇繁。
河洛凋瘵亦甚。
欲其综息。
当在蠲除。
京兆府今年秋青苗钱。
宜每贯量放五百文。
所放钱如是府司占留色目。
即委户部准旧例据数支填。
不得令有虚折。
其大中七年巳前百姓积欠两税斛斗。
及青苗榷酒并税草职田𪍛䴬棘等。
徵收不得。
空系簿书
亦并放免。
如在官典所由腹内。
不在此限。
河南府今年秋青苗钱。
宜每贯量放三百文。
如是府司占额钱数。
亦委户部准例支填。
应人户积欠府司度支户部盐铁诸司大中七年巳前诸色钱物斛斗银锡草等。
如身巳逃亡。
及身在贫穷。
家业荡尽。
频经校料。
终无可徵纳者。
宜并放免。
如在主掌人吏所由腹内者。
不在此限。
逋负年多。
徵摊力竭。
巳责。
庶可惠贫。
度支户部盐铁三司应收管在城及在府州并诸色场盐大中七年巳前欠负诸色钱物斛斗等。
除官典所由请领官钱和籴市及在场官招商所由腹内外。
其馀人户所欠钱物。
如身家巳亡殁。
或在贫穷。
家业荡尽。
无可徵纳。
并逃窜捕捉未获。
囚系妻男摊徵保人等。
如此之类。
虚挂簿书
终无填纳之日。
宜并放免。
如闻后赦令蠲免放欠负。
所司不及时处分。
元系簿书
徒有蠲免之名。
却为分外搅扰。
今所放钱物。
宜各令本司差办事官典据年额人户姓名所欠钱物色目检勘。
便下文帐。
不得更起条样。
勘逐所徵可放。
生事扰人。
仍令所在场盐院及州县。
于要路分明悬榜示人户。
俾令知悉。
仍仰所司各限月日处分讫。
具所放钱物单数分析闻奏。
灾沴流行。
黎氓困窘。
免其租税。
渐冀辑宁。
道州府有遭水损甚处。
其今年合纳苗税钱等。
长吏酌量蠲放。
大中十二年巳前欠负两税米在百姓腹内徵收不上者。
亦宜特放。
其实遭灾沴处。
仍具分析闻奏。
抱器逢时。
谅思展用。
卑栖疏迹。
能不怀嗟。
如闻中外官僚。
或有滞屈。
虽限以员阙。
致此因循。
而念其考历。
孰非勤旧。
宜令中书门下各量才分。
渐与迁改。
广我四聪。
在于多士。
才宏景化。
思拜昌言。
诸色人若上封事极言时政得失有官司者。
官吏长收状闻奏。
无禄位者。
任自投匦进状。
当必亲览。
须务体国公言。
不得用情谤讪。
每想侯封岁□思于荒稔。
莫非王土。
物合通其有无。
道州府闭籴禁钱。
颇为弊事。
前后赦敕。
累有条具。
尚恐因循。
依前壅塞。
宜委出使郎官御史切加察访
如有违越。
即具奏闻。
叛徒相扇。
既巳剪除。
属类潜逃。
宜从宽宥。
湖南江西岭南宣歙等处。
去年所遭狂寇扰乱。
尚恐军人百姓。
至今未安。
如先有为患者关连亲族。
或逃窜尚未复归。
今一切不问。
仍各委本道长吏分明晓谕。
切加招诱安存。
勿令疑惧。
如百姓曾经被贼俘劫钱物。
官与收获得者。
仰分明勘认本主给还。
勿使暧昧欺隐。
仍具分析闻奏。
如闻京城内富饶之徒。
不守公法。
厚利放债。
损陷饥贫。
前后累有敕文。
约勒非不丁宁。
无良者都不遵守。
致贫乏之人。
日受其弊。
宜令京兆府宝历三年四月二十日开成二年八月二日敕文。
切加提举晓谕。
严切约勒处分。
凶险之辈。
情状难容。
如闻将吏佣保奴仆之徒。
或因愆过发遣之后。
辄生怨谤。
捃拾本使及郎主细微之事。
意在侥求。
苟无所得。
便成恐胁。
或闇投无主文字。
或擅进文状。
此若不绝。
交害平人。
自今巳后。
宜准律文及大中二年九月十日大中六年八月二日敕。
便于当处焚烧。
所由不得收领及与闻奏。
其擅进文状。
宜勘责重加科诫。
如所由固违敕文。
不焚烧所投文书。
尚敢将出。
当与告诉者同罪。
其容修文状挟奸蠹者。
台府及诸军诸使切加察访
如有此色。
便捉获送府县推问。
须令痛惩。
天下州郡。
于所公用之馀。
收籴年谷。
自备水旱。
以救疲人。
赈绝及时。
免待奏请。
探闻惠物。
颇谓通规。
今年正月一日赦文。
但令不别置仓。
虑烦别差官吏主当。
所以令寄常平义仓。
任自分别支用。
如闻所在州郡。
未能尽喻诏旨。
衮入常平义仓。
纵遇年丰。
不务籴敛。
谬为废阁。
切在举明。
令所在州郡细详今年正月一日赦条处分。
刺史去任日。
仍委本道观察使便以在任日所收贮斛斗多少支数。
以为考课。
言念士子。
禄以代耕。
选人例迫饥寒。
远赴调集。
频年被驻。
情实可矜。
宜令吏部今年正月一日赦文处分。
广敬坤仪。
当举推恩之典。
垂仁磐石。
在沾霈泽之荣。
太皇太后元昭皇太后第二等以上亲。
中书门下量才叙用。
大长公主嗣王各与一子出身。
九庙子孙陪位者。
普恩之外。
各加两阶。
无官者各赐勋两转。
仍据始封主后与一人出身。
宗正寺卿检详图谱一房最沈翳者充数。
具名奏闻。
宗子中有行义可称才干足用者。
亦委搜采。
具名衔事状。
中书门下量才叙用。
内外文武见任及致仕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仍赐勋两转。
应入三品欠一考未足者。
考足日听叙。
致仕官量与改转。
依前致仕。
弼谐万物。
镇靖四方。
洎于文武具寮。
咸宣忠力。
并禀义方之训。
宜推锡赉之恩。
追饰宠光。
式彰孝理。
中书门下及诸道节度使平章事
祖父母亡殁。
未经追赠者并与追赠。
巳经追赠者更与改赠。
东都留守诸州府长守在京及分司常参官神策卫金吾六军统军将军卫十二卫将军威远镇国军等使。
父母殁亡。
未经追赠者并与追赠。
品秩巳崇。
请回赠祖父母者亦听。
父在无官者量与致仕官。
父殁母存。
量与邑号。
巳有邑号者量与进改。
竭力扶危。
舍生取义。
不旌后嗣。
曷表遗忠。
故尚父汾阳王太师晟赠太尉秀实子孙中各与一人正员官。
张巡许远南霁云颜真卿杲卿子孙中各与一人出身。
祗奉典册。
诚礼无违。
宜被优恩。
以酬厥效。
即位日摄太尉奏词。
中书令读册。
侍中进宝。
承旨宣制奏外办礼毕。
各与一子正员七品官
奉宝书绶读册及书玉册官各特加一阶。
书宝押宝绶举舁宝册官。
溥恩之外。
各加两阶。
合选人减一选。
其馀应职掌人行事及写制令太常条选仪注等官。
三品巳上更赐爵一级。
四品加一阶。
仍并赐勋两转。
中书门下仪制内侍省内教各特加一阶。
镌造玉册并填金字造宝装宝册人等各赐物五十段。
承顾命撰制册文及写制诰官并巳有升。
其馀自八月九日十三日
诸写制诰官各加二阶。
大明宫留守及缘国庆告郊庙太清宫行事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应缘崇册太皇太后及追谥元昭皇后册礼职掌行事官及镌造册宝填金字人等节级赐物。
周诗歌白马之客。
鲁国阐素王之风。
尚德崇儒。
宜旌冑裔。
二王三恪文宣王子孙各与一子出身。
藩邸臣僚。
诚勤久著。
各加优奖。
用示恩荣。
王府官今年八月九日巳前在任者。
五品巳上并与进改。
六品巳下所司非时与分。
流外番考巳足未足。
并放入流。
内侍省及郓王府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五品巳下赐勋两转。
八月九日十三日北内当上及从驾者。
四品巳下溥恩之外赐爵一级。
五品巳下更加一阶。
白身更赐勋两转。
神策六军金吾威远皇城将士。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仍并赐勋两转。
驰奉章奏。
分居职役。
册勋进级。
甄彼勤劳。
诸道进奏官及缘国庆奏表到京者。
溥恩之外各加一阶。
仍赐勋两转。
翰林待诏并诸色直长及供奉人等。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无阶者赐勋两转。
飞龙闲厩宫苑典引掌扇内园总监栽接少府将作中尚书武德军器内外弓箭库等诸司诸使下白身及无品直司定额长者杂匠巧儿黄衣长上监门直长杂仗二卫七色引执驾细引执扇角手弩手彍骑武士天文观生历生漏生典鼓工人乐人主膳主酪典食手宰手掌闲幕士驾士御医工兽医门仆药童书手流外行署等赐勋两转。
宿陈仗卫。
师旅有劳。
委质蕃方。
偏裨著效。
咸加奖赉。
庶洽恩荣。
应赴御楼立仗神策六军金吾威远皇城等将士。
宜准旧制量赐钱帛。
其神策军应在畿内镇将亦各赐物有差。
应诸道将校
三品巳上赐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无阶者赐勋两转。
远人慕义。
上国贡献。
将表怀柔。
俾沾宠锡。
鸿胪礼宾院蕃客等各赐物有差。
礼经重于问年。
宜加廪饩。
王化存于劝善。
用激里闾。
天下耆老。
八十巳上者各赐绢两匹。
二石。
九十巳上各赐绢三匹。
粟米五石。
并以上供钱常平义仓充给。
令长亲致。
县庭宣诏颁赐。
不得委人吏。
致有欺隐。
其九十巳上者仍加板授。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
先有旌表者。
准耆老例优赐。
除弊安人
由于制命。
寝而不用。
致理良难。
大中以来。
频有赦令。
有司废阁。
多不遵行。
宜委中书门下检寻提举
有便于人者。
次第施行。
或有事理未尽。
不便于人者。
仍委中书门下及所在长吏条具闻奏。
其守法详断刑狱。
今年正月一日赦书巳有条具处分。
仍本司切加提举
遵守施行。
不得辄有隳紊。
峻极灵长。
效祥兴利。
俾申祀典。
以达明诚。
五岳四渎。
名山大川。
各委本道长吏以礼致祭
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
赦书有所不该载者。
司明作条具闻奏。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
赦书日行五百里。
布告遐迩。
咸使闻知。
主者施行。
房琯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八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议者谓贺兰进明不出兵以救睢阳,致贼将尹子奇攻陷其城,执杀张巡、姚訚、南霁云、许远,皆进明所致也。
今观其本末,则非进明之罪,乃房琯之罪也。
何以明之?
与进明有隙,除为岭南节度,及辞之日,具言为所排,肃宗改授河南节度御史大夫、守临淮
恶进明之戾于己也,乃除许叔冀为进明都知兵马使御史大夫,使权位与进明相敌,而不可度制。
南霁云来乞兵,进明惧叔冀相袭,不敢分兵以援之,遂致睢阳之陷。
呜呼!
身为国相,当天下横流奔溃之际,不能进贤授能,推至公以拯天下之难,蜂虿其心,求释己憾,以亚相之爵假于凶竖,俾伺正人而毒之,卒致睢阳不救,忠义被害,一郡之民肝血涂地,非致之而孰致之耶?
夫燕雀巢于一室,子母相哺,姁姁然自以为安也,灶突火焚,不知托迹无地,其之谓也。
当是时,上皇在蜀,天子在灵武,虽幽闺妇女、草野童竖,虽无知识,必亦忿然,思刷国耻;
执政大臣,曾不是思,务为小人阴险之行,是姁姁自安也,彼诚何心哉!
杜甫区区,尚谓其大臣之子,能自树立,盖徒慕其风流虚名,如王衍、何晏,而不考其实尔。
噫,此辈真地饼尔,岂有益于天下哉!
留守张方平留阏伯微子张许三庙奏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五、《忠肃集》卷三、《言行龟鉴》卷六、《少微通鉴续编节要》卷七、《宋史》卷三四○《刘挚传》
伏见司农寺奏请降制,应天下祠庙并依坊场、河渡例召人承买,状取净利。
本府管下所管祀庙五十馀处,各已施行。
内有阏伯宋公微子阏伯岁纳钱四十六贯,微子十三贯,并三年为一界。
臣窃以阏伯远自唐尧迁此商邱之地,主祀大火,而火为国家盛德所乘而王,本庙历世尊为大祀。
微子,宋之始封君,开国于此,亦为本朝受命建号所因,载于祀典,垂之甲令,所当虔洁,以时奉祀
又有双庙,乃是唐张巡、许远以孤城死贼,所谓能捍大患有功于民者。
今既许承买,日后小人以利为事,必于其间营求招聚,纷杂冗亵,何所不至!
慢神渎祀,莫此为甚!
岁收甚微,实损大体。
自馀利害,不敢尽言。
欲乞朝廷详酌,留此三庙,特免出卖,以称国家寅恭典祀,崇尚前烈之意。
祖大寿牌楼 清 · 赵观彬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悔轩集卷
深恩宁远伯,遗耻锦州城
始誓张巡死,终偷卫律生。
旧功彝鼎冷,新罪史编明。
莫说石楼壮,行人面欲骍。
过唐论 北宋 · 王令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六、《广陵先生文集》卷一五
隋文帝收前世之弊,开南北之碍,兼通而无累矣。
当时亦谓能久且传而无穷,及其势去日迫,亡不及议,而天下已起而争。
逮唐公回睨一顾,而天下之士相视以起,故李密举东都,薛举扶风窦建德西河宇文化及荡魏,王世充洛阳李子通江都,皆树兵南面。
而其他蜂起之师,螂抗之盗,所在自名以并起而不可胜数,远而数年,近则数月,争斧析以分天下,一跌立失据,则水火以相灭。
太宗文皇帝戈指箠奋,四面以呼,而天下震倾以归,虽有长兵深城,皆草折卵脆,随向以坏,然犹马不辍鞍、士不替甲者数岁而天下略平。
更因馀勇,以外事四夷,故东举辽海,西蹶高昌北平突厥
其馀毡裘之君、鴂舌之长,皆心夺色失,面内而望,惊争折腘顿角,奴入以事朝,威德包覆,四夷无事矣。
贞观初,君臣谐熙,政事修举,年谷屡登,民众繁息,各安无事,刑用以稀。
虽王功未成,而称颂之臣,已先言太平矣。
房乔、杜如晦初犹用有为,及其才穷术殚,更迎君以入无为,以谓尧、舜适无尔。
呜呼,其亦可道哉!
然愚尝谓,后世有思贞观而不得见者,乔、如晦适能为功;
后世有思三代而不得见者,则乔、如晦亦未能无罪也。
高宗、中、睿之世,其亦无足道,而中间武氏女子,乃以唐为周,坐运席上,则当时用人得材之何如,可知矣。
开元之间,亦号为平,而世所指以名治者,如姚崇、宋璟辈尔。
是其材知簿书成要之为务,刑名聚敛之为职,听弊决断之为官,顾其为常俗能耳,非有公天下之志,追合古先之谋,度长计远之思。
身相时君,手运天下,而不能知有为。
岁久日积,赏罚既行矣,而不能进退贤不肖。
当是之时,君智不加明,朝廷不加修,天下之方闻广识之士不加进,左右便嬖倖佞之人不加损,民之贫富不知限,兵农不知一。
此固守天下而幸安者尔,庸知为相哉?
及其身死之日,肉未及寒,而小人满朝,天下浸危矣,而明皇帝自若也。
范阳之人狼顾一呼,而久安之民股慄而不及遁。
向者倚忠仗用之臣,争狐兔走,以失区区,西奔求为旅人以自保而不必得,视向之荒乐怠敖,其得失如之何哉?
天下未难,一日时假人有试言其必然,则明皇亦肯动心而留听耶?
禄山以庸奴之材,践拔起之势,聚险虏台竖之谋,一朝而倒行,然犹所攻无前,所压破坏,流毒被天下。
而唐以积世之资,贞观开元之惠,天时羡丰盛盈之馀,府库藏积奇赢之财,而扶义以起,有如灵武
左右宣力效忠之臣,有如郭子仪、李光弼
挫锐之士,有如张巡、许远;
逆知阴料备豫之师,有如颜真卿
加以民思唐未厌之心,然犹所在鸟惊以散、鱼烂不收者,三年而仅得以诛,则为天下计者,可不知惧耶?
上皇帝书建炎元年六月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三、《太仓稊米集》卷五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宋史翼》卷二七
臣一介微贱,身在田野,未尝素官于朝,不习祖宗典故,不知朝廷治乱安危,辄敢游谈妄议,以干斧钺之诛,诚不自揣其愚,徒以平日父兄之所训诲,朋友之所传习,有得于方册间者,皆可以为今日鉴。
至于学士大夫之所谈说,闾巷匹夫之所议论,与夫黄童白叟相与垂涕感泣而言,亦可以察民情之利病,究当世之得失。
臣于二者岂不闻其一二?
夫既有所闻于古,又有所闻于家,身为陛下涵养之民,心非木石,粗知臣子忠义之方,其忍不为陛下言之?
臣闻汉遣苏武持节匈奴,遭缑王之变,为单于所系,其后昭帝即位,请于匈奴而得之。
甘露中单于入朝,帝思股肱之美,乃图形凌烟,以著中兴辅佐之助。
兴平之际,天下大乱,蔡琰为胡骑所获,入于南匈奴
魏武帝素与父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卒为烈女,以光汉室。
武一使者蔡琰一女子,于当时安危治乱无所系,而昭帝之与魏武于二子非有父母兄弟之亲,痛不切于肌肤,犹不忍中华士族流落异域以为天下后世恨,且区区救恤之不暇;
况有天下之大,父母宗族俱堕夷狄,可以恝然不为之虑乎?
太上皇帝于陛下为父,渊圣皇帝于陛下为兄,其尊与汉之视苏武为孰重?
皇太后于陛下为母,其爱与魏武之视蔡琰为孰亲?
况胡虏甚强,凭侮中国,无所不至。
虏骑再入,遂陷京师
二宫之尊,宗族之亲,相属于道者三千馀人,皆冒炎热,涉沙漠,屈身蒙耻,未有反国之期,则其羞辱痛恨之心与汉、魏之视苏武、蔡琰为孰甚?
三者利害较然明白,固不待臣言矣。
在陛下岂不怀问寝之思,兴在原之念,欲迎两宫,以雪宗庙之耻,而快四方之恨乎?
陛下果有意于此,臣不知其何道而可以致。
然臣以今日之势为陛下筹之,虽驱天下之兵以胁之,不足以当其强;
竭天下之财以饵之,不足以厌其欲;
尽天下甘言以悦之,不足以回其意。
使子房为谋臣,侯公为说士,犹未足以决胜负而定安危也,况臣之愚乎?
臣不敢诬陛下以高论,撼陛下以危言,窃为陛下深思之,不过一言,曰:上策莫如自治而已。
自治之策无它,在力救前日之弊耳。
陛下亦尝思所以致今日之祸者乎?
用人不专,黜涉不明,刚断不足,此三者所以召祸乱之本也。
仰惟太上皇帝恭己南面垂三十年,思厌万几,以禅圣子,睿谋神算,断自渊衷,当时百僚谁敢言者?
大臣李纲九卿中首建此议,危言谠论,天下耸闻。
渊圣皇帝博采师言,擢置左右,曾不旋踵,复以言罢。
太学之士与父老百姓俯伏阙下,叩头流血以请复用者,不可以钜万计。
虏人闻复用,一夕为之退舍,数日为之归师,则之用不用岂不系一时之重哉?
奈何未几惑于群言,委以兵柄,遂致覆师,以贻窜逐。
朝廷知其为贤,既委以辅相,岂当复责以将帅之任?
既责以此,岂容小衄便加大谴?
自古人君倚信大臣,自当断以独见,不可摇于异议。
前日朝廷之于,其用也以百姓誉之,其去也以群臣沮之。
是大臣之进退不由人主之公心,实出众人之私意。
使虽欲奋忠虑为国家排难解纷,其可得乎?
臣于非门生故吏,平生未尝识其面目,闻其謦欬,而今言及此,徒以天下之所系望,万口一音,有不可掩者。
今朝廷既已用,在臣亦何必更言?
臣犹虑专以忠义自许,未免孤立于朝。
功日益高,望日益隆,则谗毁日益至,使万有一复蹈前日之辙,则之迹不得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矣。
此臣所以区区为陛下言之也。
郭子仪肃宗再造王室,中间虽惑于鱼朝恩之谮以夺其兵柄,而议者谓子仪有社稷功,乃置散地,非所宜。
亦即悟,眷礼益隆,故能卒收成功,以兴唐祚。
宪宗讨蔡师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独断以不疑,故能卒用裴度以平僭乱,唐之威令几于复振。
仰惟渊圣皇帝爰自即位以来仅踰期岁,更易执政大臣无虑数人,如白时中、李邦彦、吴敏、耿南仲、徐处仁、唐恪之徒相继进用,不过数月辄复罢去,其馀近侍之臣更出迭入不可胜数,初无损益,徒有变更,用人不专,类皆如此,有一李纲,乃不能用。
以臣观之,所谓近舍冯唐而远思颇、牧也。
臣愿陛下之于,尽以国计倾心付之,勿惑于诋訾不根之言,毋责以胜负不常之势,则经纶天下之大纲,当自有远画。
朝廷既治,国势日强,则虏人自然畏服,二圣当有还宫之期,四方渐获消兵之福,其所倚赖不亦重哉!
臣所以望于陛下专于用人,以救前日之弊者此也。
朝廷玩于燕安,不思虑患之日久矣。
蔡京、王黼相继用事,交结朋比,倚为腹心,遂使奄腐擅政,憸人窃权,人主孑然以至孤立。
言之及此,可为寒心。
前年虏既寇城,元老大臣下逮百官有司,争挈妻孥,顺流东下为自安计。
方其平时皆坐窃荣宠,及缓急之际藐如路人,此岂人臣之节乎?
有如此曹,皆在可诛之域,而朝廷不加深治,后虽欲责以效死而弗去,乌可得耶?
六贼之恶逆暴著远夷,当戮于两观,枭其头颅,状其恶而声之,以播告万方,使夷狄知中国有威断之君,四海畏圣主擅生杀之柄,然后国威自立,虏气日销。
而当时犹且迁延岁月,处以善地,元恶有如蔡京,犹得保其腰领而死。
赖台谏之臣与太学之士恳恻屡言,然后仅得略正典刑,亦未足以快天下跂足之望也。
其同恶之臣有出于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援引而进者,非特不能尽逐而去之,犹且倚以为用,或付以兵柄,或委以重镇,其它固未易悉数。
宇文粹中之守建康,臣生东南,亲见其事。
方王室遭围困之患,实臣子自奋之,而勤王之师沮抑不遣,傲睨惨毒,无所不至。
黥徒数百以诛元帅为名,至于害及平民,流血满野,执絷囹圄,如鞠囚徒。
粹中身为人臣,屈首下贼,处之恬然,不能抗骂以死,偷活须臾,下污士类,上辱朝廷,皆蔡京用事之人不即罢去,遗患遂及于此。
乃知赏罚黜陟,人主之大权,不可不,亦不可不敏。
武王伐纣,下车而释箕子之囚,知举善之不可不先也。
孔子相鲁,七日而诛少正卯,知去恶不可不急也。
昔者齐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
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公曰:「若子之言,贤君也,何至于亡」?
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
知举善黜恶最人主之先务,可不慎哉!
蔡京用事以绍述责臣下,非是则谓之沮毁,以纯正绳学者,非是则谓之邪说。
士不读史书者几三十年,不知前代兴亡,不知古人忠义,唯以偷安茍且、持禄养交为心。
今日奔军之将,亡国之大夫,皆前日奸佞阘茸,假宠盗名,可诛而不诛,当去而不去者。
如此人尚在要路,则几何而不致于丧师割地,误国欺君者哉!
是以猖狂之虏得以自肆,入关而来,渡河而去。
两年之间,盘旋往返,如在无人之境;
宝玉货贝、嫔御女子,盗攘驱逐,如探物而取诸怀。
诸将坚壁而不进,守臣开门以纳寇。
筑垒京师,数月之间,残虐万状,卒至二宫北狩,王城之人号呼震地。
臣思其由,皆生于黜陟不明。
盖黜陟不明,则正人不复尽用,奸人不得尽去。
使前日尽行窜殛,不留为今日之用,则臣知其不复有今日之祸也。
禄山之反,真卿平原杲卿常山,皆能撄孤城以抗剧贼。
李憕正色就死,而两河闻风,再固危壁。
张巡、许远城守不下,而能蔽遮江淮,天下赖以不亡。
卢奕御史中丞,被服坐台,骂贼不空口。
郭子仪、李光弼皆转战逐北,谊不反顾,遂能复振唐室。
不知今日忠臣义士能如当时之众乎?
何前日之忠臣义士多而今日无之?
盖正士不用而奸人犹在也。
始,朝廷起四总管兵,首及城下者唯张叔夜
臣是以知人才之盛颇有愧于也。
比者虏骑长驱,直捣王室,两河、淮甸以至京师,坚壁捍禦者不知有几,转战逐北者不知有几,骂贼死难者不知有几,延敌内应者不知有几,逗留不进者不知有几。
用命者赏之,不用命者戮之,则赏罚而国威立,庶几可以示激劝之方。
陛下即位以来,不闻有显然赏于朝、戮于市者,则是国威有未立也。
向以不能尽去朋党,遂致其祸如此。
今复不戒后车,设有变故,臣不知陛下何以使人。
威信不素立,赏罚不素明,虽有激劝之方,臣知其不可复用也。
臣愿陛下大明黜陟,以正忠邪,屏逐畏懦软弱之徒,旌擢骨鲠犯难之士。
凡前日假继述、谈纯正以自媒其身者一洗而新之,使天下晓然皆知忠义者必赏,奸邪者必诛,则忠臣争效死节,壮士勇于敢为,庶几可以雪耻万世,以不坠祖宗无疆之基。
臣所以望于陛下大明黜陟以救前日之弊者此也。
自崇、观以来,奸臣用事日久,钳锢忠谠,置而不用,士有慷慨敢言,众皆指为狂夫,小则屏斥夷裔,大则蒙被斧钺。
皂囊不奏于九重,台谏遂几于虚位。
此言路所以壅塞而不通,奸邪所以横猾而日肆。
朝无端人,祸及四海,至使夷狄兴敢拒之师,人君下哀痛之诏。
究其祸根,实出于此。
渊圣皇帝深鉴前弊,即位以来,虚己受谏,常若不及,擢置一时谏诤之官,招集敢言之士,忠谠之风焕然一新,虽禹、汤之圣无以复加。
惜其群言交至,一切听受之,汎然无所甄别,而人主之权遂归台谏。
《诗》不云乎:「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盖谓听言之不可不择也。
人主听言,不先谋及乃心,而纷然惑于众论,则将何所适从而可否?
贤者之出入,实系一时之治乱。
故魏有干木则诸侯息兵,虞有宫之奇则晋献不侵,汲黯在朝而淮南为之寝谋,裴度之用不用每为天下之重轻,可不谨哉!
顷者谏官上疏论列李纲十有馀事,其言未必切中,意在巧诋,以快私心,朝廷自当追念殊勋,置而不问,章虽屡上,断以不疑,则后有贤者,谁复敢以私怒阴相挤陷耶?
一失斯人,乱不旋踵,至使金虏鸠诸国之众,提百万之师,叩关而来,如陷空谷,兵动九天,声震四海,而吾中国初无一夫敢当其敌者。
幸而啖以金缯,割以壤地,虏亦从而退师,奈何虏围朝解,守禦暮怠,幸其既去,以为茍安,而不虞后日之祸,此岂策也哉?
当时议者犹欲纵其北渡,蹑其后尘,以追而捣之,既已惑于群言,不能断以必往;
而又以河朔之民耻于左衽,而割地之盟弃不复用,大信既亏,则虏情益愤矣。
夫进不能追其师,退不能结于信,揣其私情,岂不再至?
明年,虏骑果入,固已洞知朝廷虚实强弱之势,与夫兵伍之多寡,人材之勇怯,山川之险易矣。
又当时在廷之官不免皆去年用事之人,而一时名臣宿将悉已罢遣,以此自料,果有必胜之势乎?
何不断以大义,与群臣南下,名为播迁,犹得上策;
而又惑于众议,城守不迁。
使前日能以刚断自许,于数计之中必行其一,臣知其不复有今日之祸也。
臣愿陛下体乾之刚,行巽之权,有汉光赳赳之称,无元帝优柔之失,则两宫之耻可雪,七庙之祀不乏,而陛下之圣孝神武光于四方,昭示万世,有不可掩矣。
臣所以望于陛下勇于刚断以救前日之弊者此也。
恭惟皇帝陛下以聪明勤俭之资,膺皇天付托之任,躬履艰难,嗣承丕绪,天心人望莫不归悦。
遭兵革抢攘之馀,四海凋弊之日,扶衰拨乱,去危即安,事有不可胜举者。
臣之狂瞽,所陈不过三策,诵臣之言初若迂阔无补,察臣之意似能切中时病。
臣之私意以为不能力救三弊,则将何以遂致中兴?
今日之最急者不过欲报敌国之大雠,雪两宫之幽愤,复境土,安天下,以成中兴之功而已。
且夷狄叛服不常久矣,本其侵侮之由,实皆中国自召,又况资其兵力以为援助。
其功既大,责报必深,一有不至,必有祸害。
昔人以为汤武之兴未尝与夷狄共功,盖疏而不切也。
肃宗尝用回纥矣,卒致掠华人,辱太子,笞杀近臣,以为患。
德宗尝用吐蕃矣,卒致劫平凉,败上将,空破西陲
太宗之用突厥也,倚以讨贼,赐予不赀而卒与贼连和,举国入寇。
于是太宗不胜其怒,曾不三年,电扫风除,遂虚其国,岂不快哉!
国家倚金国以取燕云,其祸根连结固,有所自来。
今日之势能如太宗之报突厥,其神且速如此乎?
唐兴之初,际天所覆,悉皆臣服,三王以来未之有也。
吐蕃、回鹘最号雄强,为中国患独甚久。
当时谋臣猛将圜视共计,卒不得其腰领。
晚节虽自亡,而亦衰焉。
今夷虏日以盛强,中国致衰弱,臣愿陛下体太宗之英武,以蹶其牙而犁其廷,不愿若之末世与二虏相为盛衰而已也。
议者以为方今将帅乖离,战士疲软,甲兵钝弊,财用殚耗,连年动众,不胜其劳,将何策以制之?
臣不敢上援远古,愿鉴前日之三弊,以专于任用,于黜陟,勇于刚断为陛下言之。
盖人主能论一相,则贤者必以类至,百度自然振举,四海自然悦服。
奈何正直则必为邪佞所恶,功高则必为孱弱所忌。
此谮愬所以必行,谴逐所以随至,是任用之专最为人主难事。
今既得贤而用之,不能尽去奸邪,则其势不两立。
前日小人之徒至今犹在显位,则是庆父不去,鲁难犹未已也。
倘不决于去除,臣恐终至误国,是于黜陟尤为人主之先务。
二者非勇于刚断,自信不疑,则亦不足以振主威于既弱,理颓绪之将纷。
此三者在陛下力行之而已。
天下寇虽已解去,而国势消,四方啸聚旁午,山谷九族远托穹庐,而虏情犹未定,安危未可知。
臣意陛下食不得甘味,卧不得安寝,朝廷大臣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之时,岂得恝然不以安危介意?
自陛下践祚以来,其所施设有未足慰天下之望,此臣所以敢陈三事,以冀陛下奋然有为,以革前日之弊也。
去年金虏既去,而君臣相顾,以为无事,故谋臣不讲禦戎之策,绝塞不设防之戍,朝廷不选将帅,郡邑不练甲兵,乃复罢舒王配享之祀,复《春秋》取士之科,至于士论纷然,几成聚讼,可谓不急之务也。
今日不鉴去年之弊,而禦戎、防秋、选将、练兵之计一切置而不问。
去年复《春秋》,今年行诗赋;
去年舒王配享之文,今年复元丰释奠之制。
观其事体与前日略同,安知虏人不复窥中国以肆其虎狼之喙耶?
此臣所以妄意,恐陛下复踵前日之三弊,是以敢效其愚衷,庶几涓埃之微有以上裨献纳。
昔人论王伯之理,谓以一士止百万之师,以一贤制千里之难。
今求骁锐勇敢之将可使绝域之人,有能系单于斩楼兰,横行匈奴而勒功燕然者乎?
既不可得,即有贤相为天下之所系望,名震四夷,能使酋长望风而畏,则何止却百万之师、制千里之难而已哉!
臣见数年之后,要路无小人,而朝廷有公议,将士革离叛之心,师徒鼓骁锐之气,财力富强,国势十倍,人人思奋,以雪君父之耻。
陛下济以明果断,建立大功,以成大舜之孝,固有日矣。
乃若兴师动众,勤民异域,以与夷狄角一战之胜,则臣不愿陛下为之。
文德脩而四夷宾中夏安而远人服,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昔人以为周得上策,故曰治人惟圣人能之。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能苦身焦思尝胆,朝夕不忘其辱,其后卒能大破吴国,使甲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伯王,徒以得大夫种、范蠡而用之耳。
故种能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而甲兵之事则蠡实专之。
越王为之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士,厚贤礼宾,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是以二十三年之间一举而灭吴,雪会稽之耻。
此伯王之业,不足为陛下道。
臣请以汉高之事明之。
高祖二年东伐楚,大败于睢水之上,太公、吕后质于羽军,其后侯公往说,而复归于汉。
及天下大安,偃兵息民,而高祖五日一朝号太上皇,复为父子如初。
果何术以得之哉?
项羽范增而不用,高祖得三杰以共成帝业,故能力战以有天下,智勇过于汤武,而孝行不减于曾参
今陛下得将相而用之,有若大夫种、范蠡、萧何、陈平、张之徒,而复雠雪耻之心不忘于朝夕之间,则亦何患乎不能成二王之功耶?
臣生长盛世,蒙被累圣之休光,恨无以自效其愚。
朝廷遭值百六之灾,北方之民横被屠戮者十有八九。
臣生于东南僻远之地,目不见战伐之事,坐视两宫远征异域,中夜卧起,悲愤交攻,自揣懦庸,不能挽强执锐以效死,惟有孤忠可以自献,是以敢陈猥之辞,不避猖狂之罪。
顷者郡国不以臣不肖,两得充赋于泽宫,道由淮汴,以至京师
是时四方奉花石之贡,吴樯蜀艑岢峨而来,衔尾而进,不绝于道。
臣在舟中望见,几至泣下。
是时欲陈狂瞽之言者屡矣。
重念言之必至杀身,其实无补于国。
今陛下践祚之初,痛革谄谀之弊,乐闻骨鲠之言,臣于此时不思一奋,则是终身无可言之时也。
惟陛下察其狂狷,赦而不罪,非独臣之私幸,实天下之幸也。
干冒天威,无任昧死俯伏待罪之至。
大闲录序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太仓稊米集》卷五一
昔人尝有言:臣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
忠臣人之所愿为也,而有所不欲,乃知事君者不幸而至于杀身,岂其本心哉?
以其迫于义,势有不得已也。
古者为臣之道有二:义与死而已矣。
二者相为重轻,犹权衡之低昂不可欺也。
重于义则死必轻,重于死则义必轻。
然而世之人舍生而取义者常少,偷生而弃义者常多,是殆未明乎死生轻重之说者也。
义而死,虽死犹生,其实未尝死也。
不义而生,虽生犹死,其实未尝生也。
古之人享丰禄,居尊位,平居高目,视天下若不足为者,自以为至极矣。
及其临难遇敌,则油然引避以全其躯,视其面目恬无愧色。
是何异富室之豢犊豕,虽饫然以饱,腯然以肥,而泯泯然无所闻以老,顾何益于人之国乎?
吾知其虽生犹死也。
至于蹈鼎镬,甘白刃,慷慨发愤以就一死,则其忠义之节动于天地,感于鬼神,能使忠臣义士为之变色,乱臣贼子为之沮气,载在简册,以传后世,则其风声义概犹炳炳与日月争光焉。
吾知其虽死犹生也。
夫以死生轻重之说如此其明而人不知,是以考之前古有能奋不顾身以死节刀锯之下者,殆可以一二数而岁月计也。
忠义之士旷时而出,固已难矣,幸而有之,则又湮没无闻,不得传于天下后世者,岂胜惜哉?
禄山之乱,李憕死之,遂使两河闻风,再固危壁。
当时朝廷未甚旌显,其子源以父死贼手,悲愤不仕。
穆宗朝,因李德裕之请,始克褒崇。
卢奕御史中丞,骂贼而死。
当时议者犹论洛阳之亡,操兵者任其咎,执法之吏去之可也,委身寇仇,以死谁怼?
赖博士独孤及之论,谥议始定
呜呼!
李憕首死禄山之难,可谓勇矣。
其英伟之节,犹待数十年乃始显白。
卢奕被服坐台,正色死难,而懦夫奸人交口沮抑,至朝议纷纭,莫有定论。
由是知士非杀身之难,而求知于世者为尤难也。
韩退之张巡、许远,谓二家子弟才下,不能通其父志,遂疑远之后死以谓偷生。
且以二子之事在于当时犹或异论,况于既久乎?
以其家之子弟尚不明其父之志,况求知于它人乎?
余嘉夫握拳嚼齿死节蹈义之士世不常有,复不忍其捐生殒命以就死地,卒之排陷没溺无所闻于世也,因采靖康以来忠臣义士、猛将健夫,下逮闾里田野匹夫庶女,有能死于祸难而可书者,辄随其所闻而录之,以备史官之采焉,名之曰《大闲录》。
江岷樵中丞 其一 清 · 蔡寿祺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罡风日夜起江滨,摧折东南柱石臣。
诸葛有才方乐毅贺兰无意救张巡
孤军竟尔成沙鹤,大节真堪泣鬼神。
犹记腐儒曾献策,早将忠义达枫宸。
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五十一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孟德何知泣繐帏,张巡差可听横吹。
无情有恨莲终落,百啭千回燕怕归。
鸩步偶同神禹迹,蜂腰狂学沈郎
针尖笔颖参差是,更拣惊蛇一线灰。
南郊赦文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九
元化序时。
日月启贞明之照。
神功宰物。
乾坤垂覆焘之仁。
万物仰而遂生。
百王体以为用。
朕虔膺眷命。
恭守丕图。
惧忝所承。
虑违厥道。
每驭朽以思戒。
若涉川而靡宁。
自临御以来。
夙宵增励。
幸而文修政。
岁稔人安。
赏罚惟公。
忠厚成俗。
道渐臻于清净。
理将致于雍熙。
由是礼上帝用答天休。
御端门以崇皇极。
是彰报本。
式叶体元。
尚念蠹于政事者未除。
害于时宜者未革。
尽施条制。
以绝根源。
更表申恩。
仍行肆眚。
昔殷汤解网。
实谓至仁。
汉文措刑。
永称圣理。
在宥乃为君之德。
好生实有国之规。
今复承以阳春之时。
布其涣汗之典。
上符天意。
旁契人心。
大礼备陈。
彝章克举。
谋猷广备。
声教遐宣。
期昭泰于寰区。
亦涵濡于动植。
溥天率土。
既乐元风。
四海九州。
宜覃庆泽。
可大赦天下。
乾符二年正月七日昧爽以前。
大辟罪以下。
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
惟犯十恶叛逆以上。
及故杀人。
官典犯入己赃。
兼情涉巨蠹。
及持仗行劫。
并故杀人者。
虽巳伤未死更生。
意欲杀伤。
偶时死者。
并同巳杀人法处分。
买卖毒药。
开劫坟墓。
及刑狱之内。
官吏用情。
推勘不平。
因成冤滥。
无问有赃。
并不在原免之限。
敦本睦亲。
古今典制
永惟负荷。
常切忧兢。
应宗室有材行可升。
沦落在外。
并委宗正卿专加察访
申尚书门下。
量材处分。
安皇太后凡有缌麻巳上亲。
各委所在搜访闻奏。
仰酬顾复。
何择亲疏。
爰念播迁。
重命牵复。
至于殂谢。
亦使惠绥。
用表深仁。
以彰元化。
左降官量移近处。
巳经移者更与量移。
如官至刺史
刺史月限例处分。
诸色官未复资者。
有司别条流闻奏。
如合复资者。
五品巳上中书门下便与处分。
六品巳下任依常例选集。
丁忧去任及在忧制贬官者。
服阕日亦与量移。
缘责除降资正员官。
及缘累停免未经引用者。
并量与进改。
流人及降死从流者移近地。
如巳收叙者。
量材录用。
并僧尼道士移隶者。
亦放还。
劝善惩违。
朝廷大典。
苟或隳紊。
何以耸人。
其流贬人中。
或有情状巨蠹。
物议不容者。
不在该恩。
流贬人如巳亡殁。
家口欲还。
及须归葬者。
听随所便。
如缘葬事。
幼弱饥寒。
不能自济者。
委所在长吏量给棺榇。
优恤发遣。
左降官及流人等有官者。
如巳殁。
各还本官。
亡官失爵痕累禁锢者。
并从洗涤。
诸色流贬人。
元敕内云虽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有自前年十月十二日赦书后巳经量移者。
五千里更与量移一千里。
三千里外与量移五百里。
情状难容者。
不在此限。
天德五城流人。
负罪素重。
元敕未经十载不得放还。
今属洪恩。
须令沾及。
宜减三年。
如年巳满。
便放还。
九月四日降郊礼敕后流贬。
及引决妄称冤人等。
并重推覆囚徒。
并不在此限。
近日奸险之徒。
多造无名文状。
或张悬文榜。
或撰造童谣。
此为弊源。
合处极法。
应捉获此色者。
准持仗劫人合造毒药例。
经赦不原。
其所得文状。
准律文于所在焚毁。
不得徵逋贼以利疲人。
是叶政经。
期为理本。
京兆府去年夏青苗钱。
每贯放三百文。
所放钱如是有司占留色目。
户部准旧例据数支填。
其咸通十一年以前百姓积欠两税斛斗。
及青苗榷酒钱。
并税草职田𪍛䴬棘等。
徵收不得。
空繁簿书
前年十一月十二日赦令巳蠲放。
至今尚未了绝。
宜令所司速具放免钱物数目。
分析奏闻。
如在官典所由腹内者。
不在此限。
咸通十三年夏以前。
京兆府所欠诸陵园及诸军诸使钱草斛斗。
并诸杂物。
一物以上。
宜并放免。
诸县所欠府司钱草斛斗。
一物以上。
亦并放免。
咸通十三年夏以前。
京兆府所欠诸陵掌闲彍骑丁资三卫等资钱。
亦并放免。
甸内逃亡人户。
尚徵税物。
切要条流。
以安疲瘵。
京兆府差官逐县勘覆。
其逃亡人户产业田地。
未有人承佃者。
其随田地苗税除陌榷酒钱及斛斗等。
并权放三年。
勒常切招召人户。
三年后再差官勘覆。
据归复续却收税。
咸通十三年以前。
甸内所欠延资库户部度支榷酒除陌。
及和籴赈贷钱物斛斗。
一物以上。
并宜放免。
庄宅使巡官及人户等。
应欠大中十三年以前至咸通八年以前诸色钱六万二千三百八十贯三百文。
斛一十万三千七十四石九斗。
丝二十二万七千五百八两。
麻二千四百七十觔。
草二十六万五千八百五十五束。
念其累岁不稔。
人户贫穷。
徒有鞭笞。
终难徵纳。
并宜放免。
三司所欠钱物。
巳遣不徵。
必虑依违。
尚犹追扰。
度支户部盐铁三司应收管在城及诸州府诸场监院所欠咸通十年以前诸色钱物斛斗等。
前年十月十二日赦文并令放免。
所司不得更生节目
妄有进取。
如闻所司官吏。
缘循。
至今。
尚有盘勘。
都非公事。
但务生情。
岁月转深。
奸弊颇甚。
各委本司差定官一人专勾当
但据现在文帐检勘。
除官典所由请领官钱和籴和市。
及在场官供官招商所由帐内正身见在外。
其身巳亡殁。
曾经检责。
及身见在贫穷。
家业荡尽。
无可徵纳者。
并逃窜捕捉未获。
囚系妻男摊徵保人等。
仰便据年额请免。
除去簿书
不得更行文牒。
妄有盘问。
赦书下后。
限一个月内。
贝放免钱物单数。
分析闻奏。
如更稽迟。
勾当郎官当议贬黜。
典吏等痛加惩断停解。
天下州县官
铨司注拟。
便是选自朝廷。
何故三司监院官索州县承迎。
云是制院。
恐哧吓州县。
影占富豪。
从今后有监院处。
亦仰州县常加听察。
监院官有不公不进。
各申本州。
行牒本司。
便如状事稍重。
仰专差使送申状本司。
事大则任闻奏。
申中书门下御史台
以凭推勘。
所冀递相检察。
不敢侵淩。
诸司更换。
素有定规。
近日苟且缘循。
渐至虚折。
商徒则获利倍于往日。
司则侵损转难任持。
若不条疏。
积成蠹弊。
三司更换。
宜令准咸通十五年闰四月二十一日度支所奏处分。
如尚踵前。
必举朝典。
制置新岁酒钱。
其户贫破者。
州县不令破户。
或卖柴佣力以纳税。
令所由司条流闻奏。
河南府蒿荒地。
河南尹于税钱三分内量与免二分。
勿令无路营生。
聚为草贼。
其天下州县。
除巳准元敕徵收两税榷酒钱茶盐利旨支米价等分外馀额外
加徵别配及贩柴炭之人纳税等。
元无敕文。
缘本道奏请降敕。
并仰敕内便皆停罢。
仍限敕到后二十日内分析闻奏。
并不罪今日巳前之事。
如又不巳。
必举明刑。
曾经水旱。
巳放徵科。
或虑缘循。
须更提举
道州府
或有遭水旱甚处。
去年夏税合纳苗税等钱。
委本州府长吏酌量蠲放。
其咸通十年以前所欠负两税钱米等。
在百姓腹内徵收不上者。
前年十一月十二日赦书巳放免。
仍委州府速检勘蠲放。
分析闻奏。
所在州县。
前资寄住实是衣冠之外。
便各将摄官文牒及军职赂遗全免科差。
多是豪富之家。
致苦贫下。
会昌中敕。
家有进士及第
方免差役。
其馀只庇一身。
就中江南富人多。
一武官便庇一户。
致使贫者转更流亡。
从今后并依百姓一例差遣
仍委方镇各下诸州。
准此检点。
江淮运米。
本实关中
只缘徐州用军。
发遣全无次第。
运脚价妄被占射。
本色米空存簿书
遂使仓廪渐虚。
支备有阙。
缘循弛慢。
全自职司
宜令转运使速具条流。
分析闻奏。
才及缓。
便须差清强官吏节级催驱。
严立科条。
须及旧额。
苟或踵前容易。
必举朝章。
邮传供须。
递马数目。
素有定制。
合守前规。
河南馆驿。
钱物至多。
本来别库收贮。
近日被府司奏请。
衮同支用。
遂使递马欠阙。
料粮不充。
宪司又但务缘循。
都不提举
宜令东台驿使速具条流。
分析闻奏。
东都留守
所管兵数不少。
无非市肆之人。
缓急抽差。
全不堪用。
卫官阙。
尤非所宜。
须有条流。
以革前弊。
宜令速分析见在阙额。
并老弱人数闻奏。
应缘州府经费。
悉有旧规。
近者不务在公。
惟思润己。
或联遇丰稔。
亦不贡羡馀
若小有水旱。
即竞有论请。
致朝廷事力转困。
在臣下诚敬何乖。
自今以后。
如辄将上供一钱物支用者。
并当加谴责。
不在原贷之限。
如本道实有灾荒。
积歉为甚。
众所知者。
不在限例。
朝廷徵发兵士。
固非获巳。
道途顿递。
费劳至多。
又闻节级须得人事裨补。
每县不下五千文。
尽配疲人。
深可哀悯。
自今后但供备无阙。
辄不得踵前率配。
如或违犯。
县令曹官重加贬降。
人吏决杖配流。
都知兵马使以下。
并以枉法赃论。
立法之始。
当在必行。
诸处本置作坊
只合制造干戈兵甲。
及进献供须。
徐方用军。
诸道多无兵器。
内库般送。
填塞道途。
如闻作坊惟使杂伎。
弓甲之匠。
十无一人。
打筑即惟务精新。
器甲则惣忘修整。
自节察至刺史
皆为信臣
不能委曲条流。
各宜自知改革。
诸道兵士。
非惟阙额不堪。
兼又军将数多。
一员敌官健数分。
又占官健当直遣纳课钱。
其弊数重。
深要除荡。
仰诸道各自检点。
如或本自书题。
又无功效。
非军中子弟。
空请职名。
并皆疏理。
军将等各遣纳课钱者。
并准入己赃结罪科断。
东畿之内。
留守影占最多。
稍富者不拣城外村中。
尽有一虚名文牒
亦犯罪者亦称此名
府县若追。
但行牒却取。
事小则推勘了牒送。
事重者则与勒停委留。
切不得遮夺。
免致斗伤。
其在京诸司
亦仰各依此例。
如被抑屈。
但具奏闻。
且徵两税。
自有常期。
苟或先自催驱。
必致齐人凋弊。
盖缘机织未毕。
庤钱未终。
便须零卖缣缯。
贱粜斛斗。
致使豪首迫蹙。
富户吞侵。
须更申明。
俾其通济
诸州府如有不依旨限。
先期徵税者。
长吏听奏进止。
县令录事参军并停见任。
书下考。
不在矜恕之限。
关要之外。
声教至遥。
每念疲人。
尤多横役。
访闻五岭诸郡。
修补廨舍城池。
材石人工。
并配百姓。
至于粮用。
皆自赍持。
既不折税钱。
又全无优恤。
永言凋瘵。
实可悯伤。
自此委节度观察使接借本钱。
刺史百计收拾运转。
别立修造。
案名额遣干济官主持。
常令急遂修营。
勿遣大段摧毁。
永放百姓额外差科。
巳责恤人。
斯为盛美。
遐荒贱吏。
尤可哀矜。
先于咸通五年梧州籴十万石米。
停贮数载之后。
方令盘送邕交。
如闻卑湿损伤。
雀鼠耗折。
计其所言。
六万石馀。
累载以来。
亦颇校料徵纳。
主持军将十馀辈。
摊保累数百家。
或科决不轻。
或资财荡尽。
典男鬻女。
力竭计穷。
尽虚挂簿书
徒为羁絷。
宜从宽宥。
用释人忧。
其所欠米。
度支一时放免。
邕管交趾
屯驻兵士。
全无运粮。
俾其足食。
湖南江西管内诸郡。
出米至多。
丰熟之时。
价亦极贱。
纲官若得钱收籴。
每斗必有盈馀。
道途既可经营。
输纳自无败阙。
缘于官仓领米。
刮铁平量。
既润资陪。
便致吞侵耗折。
所以经年累月。
舳舻相交。
江路多有沈沦。
军食常忧欠阙。
自今仰所在长吏
切须饶润纲官。
并令交付脚钱。
仍与善价籴买。
严示刑赏。
不使稽迟。
邕州安南晏州见屯诸道行营兵士合食米钱等。
三处兵数近四万。
日食钱米。
费用极多。
全在诸道州使巡院馈运相继。
免失支持。
近日以南中为警急。
抽差皆务循将。
相同常事。
盖缘地远。
差纲无利。
皆托以盐铁户部
指挥未得分明。
申报逗遛。
图延界分。
或有未有本色。
皆云额望收钱。
及纲官进发之时欠脚钱。
途路侵盗钱米。
所至稽停。
每发一纲。
便逾星岁。
致令供军使频申。
三处月限。
不相接续。
所司前后申奏。
行牒督责。
非不丁宁。
盖缘只有科贬之名。
曾无必行之令。
遂致全无凛惧。
但务缘循。
若不严立科条。
必恐转成败失。
其诸道州使巡场监院
所合般送南中供军钱米。
各委所在长吏并发纲船。
以济军用。
仍委逐道节度观察防禦经略刺史差最大判官一人。
专判校料。
其巡场监院场官
自专催促。
各令设法勾当
克济军需。
如依前逗遛。
不早送申。
遂使边军粮储
久阙供奉。
不得相续。
便据所欠钱米处勘。
还重加贬责。
如州使官吏巡场监院官能罄诚节。
慎选行纲支遣。
及至舟船继至。
即重议酬奖。
河东向管延资库斛斗五十万石。
每岁出陈入新之际。
劳扰州县百姓至多。
未有用时。
积为深弊。
宜令本道节度使检点。
除道路与边镇接近。
缓急堪般充军粮者。
即且准前。
其馀深僻州县。
并速条流。
分析闻奏。
义仓斛斗。
本防灾年。
所贮积岁多。
翻成侵害。
又差重丁大户充仓督。
子弟主管
凡节察及监军使刺史县令到任。
仍须一一毫量。
差役乡夫。
数重劳扰。
每一量覆。
欠折转多。
主掌之人。
贴家竭产。
生灵涂炭。
州县困穷。
从今后宜五年一度变换。
便粜货收钱。
入冬却籴。
仍委本道监使常加访察。
如有上下蒙蔽期隐。
破除闻奏。
但不要初上之日。
须重覆量。
每度扰人。
朝廷大弊。
在于令不行。
只如经水旱州。
三降敕命。
不许将逃亡规摊见在人户。
遭灾水旱处有于见在户两倍徵或至三倍。
又近年以来。
节度观察使或初到任。
或欲除移。
是正二月百姓饥饿之时。
公遣二日条先抽徵见钱。
每一千文令纳三四百。
此时无不两倍三倍。
生生举债。
至典卖男女。
以充纳官。
行彼贪心。
残我赤子。
从今后有如此者。
必举极法。
以谢生灵。
诸道事例。
差使结欢。
法信出于官中。
答币归于私室。
驻留供备。
迎送优丰。
进献不副常程。
结好却为公事。
惟奏欠阙。
不思本源。
且邻境结欢。
何必事须厚币。
来者若为私物。
去者何必官钱。
道慕空门。
名为释子。
若非精进。
何以住持。
应城及诸州府僧尼。
元敕人数外。
不得转令私度。
如有死亡等阙。
即任据人数填补。
年终闻奏。
待五年限满时。
每收补皆须选择有戒行事业者。
勿令滥杂之辈。
于此容身。
天下刑狱。
申到法寺刑部
有经数年不得了绝。
省寺人吏竞邀赂出入律文。
大理寺刑部官僚不亲公事。
致使一案之内。
半死狱中。
从今后委中书门下每日点检。
如停滞者。
大则贬降。
小则勒停。
刑部郎中员外
切须选择。
亦不得辄冀奉使
以望贿财。
有文案则并送对厅。
行货财则独收私第。
咸通十一年条流。
诸州刺史
三千里外限三十个月。
二千里外限二十七个月。
近者勒刺史到郡交代。
则可以计到郡月满。
便且除移。
如新除者。
则须待月限满除替。
其馀内外诸官。
并依咸通十一年条流。
如有限未满错替者。
任经中书门下过状。
便与追敕。
有过失须替。
则不在此限。
两省官本令先任四赤令
贵欲知人疾苦。
近者才三五月则替。
何殊罔生。
空倍扰人。
从今后宜以十五月为限。
两畿令府判司
从前吏部注拟。
顷年或除三人两人。
近者乃至除望县令及部尉等。
中书自不存体。
百司何以仰瞻。
其进马千牛
本限五年方满。
近者旋替年深。
致使入仕多门。
三铨无阙。
从今后如或用年深阙补人。
兵部郎官必议贬降。
词科出身。
士林所重。
本贵践历。
渐至显荣。
近者惟扇浇风。
皆务躁进。
麻衣才脱。
结绶王畿
是能十年宦途。
今来半岁迁授。
颇为讹弊。
须举重明。
自今以后。
进士及第并须满二周年后。
诸道藩镇及户部度支盐铁及在京诸司方得奏请。
如未及奏官。
限内有摄职处。
一任随牒摄。
宏文馆集贤院奏请直馆校理
并依此月限。
如出身后诸道奏巳请初衔。
未得两考者。
辄便奏畿内尉充。
在职两考。
方得依资除官改转。
其授使下官。
先自有月限资序。
一一须守旧规。
不得超越比拟。
咸通十四年十月九日敕文处分。
关节取受。
本身值财。
素来贫无。
亦多举债。
祗缘从来赦文。
未甚分明。
赏罚若行。
必当止绝。
自今以后。
如有人钱买官。
纳银求职。
败露之后。
言告之初。
取与同罪。
卜射无舍。
其钱物等。
并令没官。
御史台
以赃罚收管。
如是波斯番人钱。
亦准此处分。
其匮坊人户。
明知事情。
不来陈告。
所有物业。
并不纳官。
严加惩断。
决流边远。
庶绝此类。
用其清平
乐官乞托。
本自人情。
既越旧规。
过于债负。
虽累有明敕。
尚不遵行。
两巡不切追擒。
教场又不钤辖
从来上于方镇。
近日方镇与乐官人事转多。
别有迁除。
例皆乞觅。
喧呼门户。
拥塞阶庭。
以此得官人不愿除授。
自今以后。
除方镇外。
巡使诸司外巡切加擒捉。
如有此色。
具送本司。
枷禁勘责。
痛加惩断。
以绝此风。
近岁以来。
风俗奢侈。
不营根本。
各务誇张。
及第登科。
倾资靖产。
屋□竟踰于制度。
丧葬皆越于礼仪。
为册使吊赠之臣。
或争财货乞赐章服之类。
不畏惭羞。
致使儿童或轻朝列。
念兹靡愧。
常行叹嗟。
中书门下次第条流。
稍为改革。
输其常赋。
尚虑不充。
更或加徵。
其何以济。
近年百姓流散。
税钱巳多。
如闻自朝廷用军。
有终百姓正税外。
每贯纽四十五十文。
巳是数年。
至今不矜放。
黎氓冤抑。
腿脊疮疾。
所徵钱则将充诸色支分。
所添兵则逐月销减。
每思此事。
深可叹伤。
其天下缘用军奏加纽贯之外。
更有敢徵一文。
长吏判官录事参军
并准入己赃。
仍不在以官赎之限。
郑州庚道尉在任日加徵税钱。
如或却徵。
亦依此例。
衡镜之司。
去留虽切。
念其羁寓。
须与商量。
吏部选人
如闻累年駮放至多。
或文状粟错。
或书判差迟。
有司守文。
不得不尔。
况选人例迫饥寒。
远来调集。
频年被駮。
情实可矜。
既遇鸿恩。
合与优假。
吏部检勘去冬选人。
若有此色。
除非身名渝滥。
及欠选欠考外。
并以比远残阙取。
其情愿者。
特与却收注拟。
诸道奏官。
奏者缘要阙旧人不理。
从今后并须分明具不理罪愆。
先加惩责。
有罪空替。
则是惠奸。
其奏前资及见任。
多有虚竖头衔。
用钱计会。
从今以后。
有官更奏者。
便仰兼递告身进奏院
以凭点检。
如告身不到。
不在奏行。
其虚衔所奏。
只与九品初任。
仍奏状内须是三代官讳。
及乡贯户头年几。
馀各依资奏请。
河北三道。
不在此限。
守土长人。
切资士族。
品流混杂。
必害生灵。
刺史县令
如是本州百姓及商人等。
准元敕不令任当处官。
不系高下。
盖以事体不可。
兼又十室九亲。
多有憎爱。
一切阻碍。
公事难行。
近年此色至多。
各仰本道递相检察。
当日勒停。
百姓商人。
亦不合为本县镇将
若有违越。
必举典刑。
裨补除任。
实在奖劳。
奏请繁多。
则为过滥。
咸通七年赦书条流。
诸州府奏军将官
不许除上佐
如有功须奖。
即于本管内除授。
仍不得占优厚处。
近日诸道不守条章。
或分两三度奏来。
所贵前后不相见。
但行会计。
贵得人多。
从今以后。
诸道军将官并限七月表到京。
令之初行。
宜武臣之叙进。
据所合奏人数一表令。
如有别劳效者。
即待明年七月
不得两度贵行欺隐。
忠在社稷。
誓著山河
或盟府书勋。
或閟宫配食。
宜举赏延之典。
式彰义烈之名。
尚父汾阳王太师晟赠太尉秀实司徒颜杲卿太师真卿张巡许远南霁云子孙中未甄奖者。
每家与一人正员官。
安金藏顷申忠节
实异等伦。
合为畴庸。
以劝义士。
如有子孙。
与一人正员官。
武德以来配享功臣
名迹尤著。
节义显闻。
子孙淩替。
官阀废坠。
未经甄录者。
中书门下搜访嗣人。
量加优奖。
庆连宗室。
义重维城。
洎文武群僚。
恪恭事务。
用酬劳绩。
宜降恩私。
亚献抚王纮荣王㥽等各赐物一百匹。
侍正衣进圭捧圭各赐物五十匹。
亚献终献正衣各赐物四十匹。
大长公主王郡主县主各赐物。
内外文武见任及致仕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合入三品五品欠考未合叙者。
待考足日听叙。
孔圣之后。
虞宾之恩。
式表崇儒。
以明继绝。
文宣王后及二王三恪各与一子官。
其祠庙委所司量加修饬。
义在奉亲。
道惟睦族。
将申孝敬。
合示恩荣。
皇五等巳上亲。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五品巳上加一阶。
六品巳下及前资常选散官
选日优与处分。
未有出身陪位者。
会昌五年正月三日赦书处分。
应陪位皇五等巳上亲。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四等亲并诸色陪位者。
五品巳上加一阶。
六品巳下各白衣并赐勋两转。
前资及后出身各减一选。
皆怀追养之愿。
尽有荣终之心。
授任封崇。
式光存殁。
常参官及诸州府长官父母。
见在未有追封者。
并量与五品致仕官及阶并邑号。
如有官者量与进改。
如官巳至五品巳上者。
即与五品阶。
父母亡殁未经追赠者。
量与追赠及邑号。
任荣辅相。
寄重藩方。
洎于亲军
咸秉忠节
俾令追赠。
以显荣名。
中书门下节度使平章事各与一子八品正员官。
祖父母父母亡殁。
各与追赠。
巳经追赠者更与追赠。
节度使与一子正员九品官。
东都留守度支盐铁使观察处置都团练防禦经略招讨使皇城留守各与一子出身。
先亡殁未追赠者。
各与追赠。
虔奉典章。
肃供祀事。
宜覃渥泽。
以奖劳能。
礼仪使大礼使京兆府各与一子正员九品官。
应郊庙升坛行事官溥恩外。
中书门下尚书省御史台
三品巳上特加一级。
四品巳下各加一阶。
如入三品者量减三考。
四品者量减三考。
入五品者量减两考。
仍待考足日听叙。
其合选人与减一选。
内行事者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更加一阶。
内侍省及内坊官。
四品巳上各赐勋五转。
五品巳下各赐勋三转。
应从驾至郊庙者。
溥恩之外。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各加一阶。
白衣赐勋两转。
位列牙爪。
职掌警卫。
念其宣力。
宜加畴劳(下阙)
庐州忠节录 南宋 · 合肥野叟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五
公姓杨,名椿字德元大梁人,沉勇有谋略。
擢自左班行门,蒙恩擢修武郎,特添差庐州驻泊兵马都监
辛巳冬十月,虏主亲拥众酋犯庐州,在城官吏望风争遁。
时建康都统制王权庐州,先领本军弃城而走。
公同本州兵马都监骞福在城往来巡逻安抚。
龚涛请公并骞福议事,涛云:「江州都统戚方将带军马于九月下旬光州,已过大江
池州都统李显忠部领军马亦弃安丰军,往峡山路渡大江适来本州」。
探称番兵不知其数,已在本州北门外,离城二十里,地名白马庙下寨。
慌急,意欲遁去,因言:「涛今将带本州人马往无为军等处措置事务」。
椿州事。
椿白涛曰:「椿今独员在城守禦,并无人从,欲乞拨安抚司效用一队,椿守禦,候番兵到来,与之血战,以报国恩」。
言:「不须如此。
公后生,脚手轻快,且自看势头」。
公见此言,再白涛曰:「椿元是殿前左班行门,累对御试武艺,中选,蒙恩特充前件差遣
今边事不宁,委椿州,且番兵未有一卒到城,望风尽走。
椿州事,虏主若竭国而来,椿当竭节尽忠,不敢弃城远遁」。
闻公言大怒,曰:「公自理会」。
弃城遁走。
公独员州,拣选强壮及根刷招募诸军逃走兵效用。
公部领往来巡护州城
十四日,有番兵全装军马,不知其数,于庐州城外往来围城。
公度势力不加,遂领兵卒乘势突阵以出,过中泒河驻劄。
遂急募本地兵,沿焦湖团结水寨乡兵总首陈彦等二百人守中泒河口。
有效用秦宝报:「今月十七日番兵已坏巢县,龚安抚随行军马千馀人,尽皆溃散」。
遂亲往巢县招集溃兵。
二十九日,有安抚司溃散效用军兵四百馀人,数中有马军效用一百一十二骑。
公即时劝谕招募,尽起发往中泒河口驻劄。
陈彦具言:「前月十五日,虏主大军到庐州,在州之东北离城五里屯御寨,旋筑土墙城一座,新筑井一眼,供御水。
至十月十七日,虏主入庐州观看,诣诸寺庙烧香,驾回市中,下马唤在城内外被虏守屋百姓数十人,亲自抚恤,曰:「今不令军损坏尔等,若我军坏一个南民,我却杀一个军」。
每人赐银十两慰劳,令各从便归业。
虏主抚恤罢,回御寨。
至二十日,虏主提簇御军前去和州,今庐州只有二万番兵,系是女真正兵。
一名头领,授淮南路招抚使康定山。
又一名同知纥石烈。
今见庐州四城门出榜召募本州逃移老小,限一月归业。
其诸山水寨聚结逃避之民,闻此榜日夜入庐州,与贼买卖,如同一家。
兼以沿淮数处逃移民社乡兵强壮,动以万计,随身各有长枪、纸甲、军须器械,将带老小、牛马约数十万,见在中泒河以南舒城县庐江县等处屯驻。
各无粮,见行作乱,道途不通,恃强为胜,劫夺牛马,杀而食之。
番帅康招抚闻知,多出榜文,令百姓强壮者数赍榜往舒城县等处召募沿淮逃移民兵归业。
闻说乡兵缘无粮食,皆欲顺番。
公见陈彦等所说,急以所募民兵八百馀人,先差效用岳孝忠部领三百馀人赴上泒河口守把,又差宋再兴部领三百人赴中泒河口守把,并不放人过往。
公虑合肥以南无为军舒州处州县居民无人保护,及沿江一带数百里关津渡处最多,无人拒守,恐乡兵泄漏,与贼指路,遂急紧把断两道河口要处。
公又见诸山水寨团聚民社乡兵日逐入庐州,与贼买卖,恐泄漏公一行人马虚实,公急部领敢死民兵二百一十七人渡中泒河,庐州城南二十里店埋伏。
潜领民兵孙等二十人,各将带火种,并随身器械,于当夜四更庐州庐江东门角踰城入,取麻麦空地,径赴州仓,发火焚烧仓廒粮米。
就仓所杀死番贼二十六人,从旧路复出。
再于初五日夜,领民兵二百一十七人赴庐州门外五里冈等候。
月落二更以后,从庐江门西壁踰城入州。
其贼自城门内每五十步摆布正军作铺,把截街巷。
公等随铺掩杀之,其贼不相救援,共杀一十七铺。
在城屯住番贼惊乱,当夜杀出庐城,死者不知其数。
及夺战马五十四匹,四鼓归中泒河驻劄。
缘此,隔绝诸处山水寨人民,自后不敢入庐州与贼买卖。
当月二十日,忽有乞丐张贫子自庐州出城,来至中泒河口。
询问庐州番家事体,贫子乃言:「番家正军内有一千馀人患病,死损甚多。
缘为今月初四日初五日夜杨权州入城杀尽摆布番兵,焚烧仓廒,番家军马全无粮草,日夜惊忧,防护甚紧。
其番帅康招抚与纥石烈闻知中泒河以南一带有山水寨,及有团结乡民老小聚粮食甚多,同知纥石烈定于来日领正军出庐州门往中泒河南尽劫虏诸寨团结老小粮食」。
公闻此说,即率民兵踏路险阻要处,预先摆布。
差岳孝忠等六十一人在中泒河以北芦村内埋伏,又差马军赵再立领兵七十三骑,于庐江门外二十里店草垛后埋伏。
公亲领步人强壮者七十一名,近庐江门外十里店向南大路皂角寨两冈下伏藏。
乃遣效用胡亮、伏宣二人于庐江门外三里冈绰望。
胡亮未久闻贼至皂角寨下,公分部领埋伏两下掩杀,其赵再立马军随至应敌,番兵头领纥石烈中箭退走,其馀番兵皆溃。
公乘势追杀至庐州城下,贼乃入城,闭门不出,时斩首四十四级,夺战马二匹,骡子二头,生擒女真二人连器械等。
公即往中泒河口驻劄。
又于十二月初二日,再领兵会合焦湖西口水寨合肥县张用,于当夜二更以后同约入庐州,各部领人分路劫城中番贼。
贼皆惊乱。
公领民兵杀至兴安寺后县桥路南,迎番贼大队,头领招抚使康定山骑高白马,头戴皂毡笠,身披皂毡,拥出众军之前。
公见,纵马向前,刺康招抚坠马而死。
同知纥石烈急领馀众奔县桥路遁走,公乘胜率兵袭之,贼众败走。
公追至白马庙以北,贼伤死者相属。
生擒女真九人,并复夺庐州
公复募庐州县镇乡村聚落诸寨逃移居民老小,不过旬日内,尽皆归业。
公权州,保全生灵不至肝脑涂地,阴德及人多矣。
未几,蒙朝旨知舒州张渊庐州安抚使
张渊以公复夺庐州获捷事件申奏于朝,时诸路都统将帅愧己无功,阴赂有司抑遏不行。
吁!
公虽有以寡击众之劳,为江淮保障,超越乎张巡、许远,而不蒙褒赏,惜哉!
明陈忠悯公雪声堂砚为唐观察树义 清 · 曾国藩
 押卦韵 出处:曾文正公诗集卷二
人閒尤物天所隘,豪夺巧偷生灾怪。
尚书老砚差复尤,流落君家足一快。
区区石耳乌足珍,重谈胜朝可深喟。
金陵已破汀州摧,桂林孱王甚矣惫。
书生裋褐陈老谋,欲倾南溟洗两戒。
西走临贺东珠江,剜身莫医六州瘵。
已闻馀烬飘烟埃,复道妻孥喂杻械。
丈夫首断心不惩,贱妾痴儿况足
袁粲狭巷犹鏖槽,张巡孤城已粉坏。
可怜此砚随忠魂,未了多生文字债。
文豹已毙皮尚存,笑倩后人为爬疥。
不须更道梦中缘,已觉英灵接謦欬。
阿翁作吏今龚黄,惜哉老嵇亦翻铩。
君今抚砚勘楹书,世守椟龟安敢懈。
惠然何日持示余,我见石兄或三拜唐君得此砚于桂林其尊人于清远舟巾梦陈忠悯道及之因名所居日梦砚斋
改元天复赦文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二
门下。三阶彗孛。
暂移宸极之尊。两曜暗昏。
始表忠正之救。朕临御寡德。
妖孽殊常。蒙尘于便殿之中。
受制于逆臣之手。夺玺捩指。
备肆侵淩。挟刃揕胸。
几罹酷毒。闭关行伪。
则公卿不在其谋。悬榜见诬。
则黎庶不堪其诈。害我骨肉。
杀我嫔嫱。悖恶滔天。
古今未有。侧陋尝胆。
幽忧下宫。皇穹降悔祸之灵。
将相竭同心之德。凤翔节度使尚书令岐王茂贞
镇于右辅。首激刚肠。
有食失匕箸之惊。有车及蒲胥之怒。
关内之沈几贯日。刚纳卫兵。
夷门之忠愤淩云。显惩邸吏
三藩唱义。四海协词。
咸以密谋。咨于上相
于是禁军之内。三杰挺生。
上元假以良时。高庙付其英断。
月正元日新正吉辰。
质明而逆首枭悬。中旦而凶渠剖裂。
共申匡复。皆著功庸。
寻下诏书。递行赏典。
茂贞既平国难。来觐天庭。
驱武旅而箪食争迎。驻皇都而秋毫不犯。
推殊功以荐同志。留爱侄而董雄师。
继筠能禀规程。肃清辇毂。
人神洽庆。华裔偕来。
亦既十旬。暨于初夏
朕以脱于幽辱。复正宸严。
重守宝图。不改旧物。
上愧于列圣。下惭于兆人。
思宏荡秽之恩。仍革纪年之号。
庶明有罪。皆在朕躬。
可大赦天下。改光化四年天复元年
四月十五日昧爽巳前。大辟罪巳下。
罪无轻重。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惟十恶五逆。
屠牛铸钱。合造毒药。
谋故杀人。及持仗行劫。
官典犯入己赃。兼以踰滥身名。
冒优官秩。及刑狱之内。
官吏用情。致成冤滥。
不问有赃无赃。并不在原免之限。
刘季述王仲先王彦范薛齐偓同谋凶逆。徒党支属。
追究未到者。不在赦原之例。
其疏远亲属。素不通连。
众知良善。一切不问。
其左降官。非与十一月五日交涉者。
并与量移。元敕不在量移者亦与量移。
巳经量移者更与量移近处。其情非蠹政。
心不挟邪。曾经两度量移者。
便与复资。委中书门下酌量处分。
流人及降流者与移近处。如巳收叙者量才叙用。
其左降官与流人巳达贬所者。或至亡殁。
家口欲还。及须归葬者。
任从所便。如孀幼孤穷不能自济者。
则委所在州府量与优恤发遣。先有官者各还本官。
上帝降灵。将安丕祚。
中朝多难。爰有诚臣。
登好爵以报殊庸。寻行令典。
锡嘉名而溥大庆。用表洪勋。
静海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平章事李继昭。岭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李继诲。
宁远军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李彦弼。并早参禁卫。
累著勋勤。生知忠孝之源。
洞识君臣之义。齐心沥血。
果成复国之功。左袒一呼。
遂定安刘之业。叔侄继先臣之烈。
彦弼禀大父之规。据其大勋。
旷古难比。宜加美称。
以播无穷。继昭继诲彦弼宜赐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
各加实封一百户。六军将士并赐号怀忠定难功臣
应楼前左右神策及诸军并凤翔兴德两道立仗兵士等。各委所司准例各与优赏。
以报勤劳。宰臣司空崔允。
挥涕入朝。含酸莅事。
防窃发于趋翔之际。阻凶谋于谭议之閒。
明大直若屈之机。见反经合道之旨。
忠惟爱我。奋不顾家。
始则裂帛为誓。合契禁军。
班列之臣。忠良景附。
安宗社。宁愧古贤。
虽巳畴庸。未为报德。
宜赐回天兴祚平难功臣。并加实封一百户
仍图形淩烟阁。功著定倾。
名高死难。永言风烈。
讵废赏延。故尚父子仪太师晟赠太尉秀实太保瑊赠司徒杲卿赠太师真卿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家。
有主祭祀本房子孙中。每家各与一子九品正员官。
功格一时。赏延后嗣。
既配庙廷之享。仍传棨戟之门。
所以励仗节于千秋。劝能臣于百代。
况新诛叛党。尤景英风。
武德贞观以来历朝配享功臣安金藏等。宜委中书门下各搜访本房主祭子孙。
第其勋荫。量其人才。
各与叙用。其有进状叙陈者。
委所司磨勘。不得令有僭滥。
关畿不守。先帝西巡。
惟我辅臣。首图义计。
故收复京城西面行营诸军都统夏节度使思恭。扬威北鄙。
决胜东桥。佐郑畋匡复之谋。
岐阳统制之命。提戈奋勇。
运策摧凶。终成逐雀之功。
显就回銮之计。逮予初位。
尚洽嘉谋。追瞩崇勋。
宜膺庙食。其郑畋巳有别敕处分。
思恭宜委中书门下特与加赠。仍配享僖宗皇帝廷。
故西面行营副都统泾原节度使程宗楚。故收复京城行营都统行军司马朔方军节度使唐宏夫。
各持将节。来佐台旌。
争锋而深入王城。力屈而衔冤寇垒。
莫睹归元之貌。空留不朽之勋。
言念竭忠。更隆茂典。
宜委中书门下并与追赠。故南面招讨使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政。
顷当强敌。大振奇勋。
弯弧百战于阵前。夺槊横飞于马上。
天时莫救。壮气空存。
宜从超等之褒。用劝百夫之特
中书门下优与嘉赠。有客之诗。
前经具载。继绝之义。
历代所先。言念于此。
岂忘旧典。介公酅公各与一子九品正员官。
其二王三恪后。各委有司准旧制修建。
夫匡国之臣。殁身无悔。
所祈后代。雪彼沈冤。
太和七年宰相王涯巳下二十七家。并见陷逆名。
本蒙密旨。遂令忠愤。
终被冤诬。六十馀年。
幽枉无诉。宜加恩霈。
用慰泉扃。宜并与洗雪。
各复官资。如有子孙在人家隐藏者。
任自诣阙及州府投状。如非虚谬。
则与量才叙用。故镇海军节度使李顺节。
顷岁奸邪乱政。慨慷不平。
偶泄藏谋。遂罹横祸。
仍遭诬搆。被以罪名。
虽巳行昭雪之文。未降褒崇之命。
宜申缛礼。以慰忠魂。
中书门下优与追赠。寝园之内。
充奉之閒。夙夜兢忧。
虑有遗阙。其诸陵台令
中书门下切加选用。仍令所司给与优料段丁柏子。
不得别有役使。切须优料。
以时栽殖。其每年奉陵诸县差配芟刈人夫不少。
殊不切用。徒为劳扰。
自今巳后。但每年芟薙之时。
京兆府于本县苗税钱数内。酌量功价。
支付陵令。遣自和雇人夫。
委拜陵官常加点检。其下宫宇舍。
宗正卿京兆尹差官县司同加点检修饰。务致尊严。
维城之重。本枝之良。
叙敦是先。渥恩当厚。
其宗室子孙。自兴德行在及光化元年所放出身。
及合许非时而参选者。并委本司准旧例处分施行。
切令详实。不得致令踰滥。
仍令吏部切加磨勘。修集之人。
辛勤可闵。访闻旅食。
动必逾年。皆是吏曹及门下省因循。
致兹留滞。始于磨勘
远至进黄。自冬涉
不得了绝。自今委中书门下切加提举
吏部一事以上。并须准旧例程限。
不得致有淹延。自兵兴以来。
吏道全消。办己者或众。
恤人者几希。遂使桑柘日摧。
荆榛岁茂。将救黎元之命。
宜求抚字之仁。应两京畿赤县。
中书门下切加选择。务在得人。
诸州府县令录宜三选。不得轻有注受。
切须当以人材。畿内编人。
久罹兵革。虽连年丰稔。
而尚困艰贫。念彼疮痍。
宜加恻隐。应光化元年二年三年秋夏税。
合输纳属府州县。及诸州斛斗草钱等。
所有逋悬。并宜放免。
不得辄令官吏。尚有追徵。
其去年秋所欠。即不在此限。
郊圻之内。兵革以来。
言念凋残。固宜矜悯。
差徭人役须罗。挠人在司。
局中之人。又宜集事。
京兆府每月合差赴飞龙掌闲。虽是轮差诸县
不免长挠疲人。宜令府司于苗税钱内。
每月据所差人数目。每人支钱送付飞龙司。
仰自和雇人夫充役。途路所先。
通商是切。开畿之地。
横赋非宜。致物价之益高。
自商徒之难济。令盐铁司及两神策军。
先有两市杂税。并令停罢。
自今巳后。畿内军镇。
不得擅于要路及市井津渡。妄置率税杂物。
及牛马猪羊之类。其有违犯者。
有人纠告。以枉法赃论。
诸镇县节度及诸津渡。访闻每年兴贩百姓。
广有邀求。致令滞停。
切令两军京兆府差人觉察痛断。都市之内。
屋宇未多。闻浮造之人。
常须更出地课。将期招葺。
宜有指挥。应诸坊于公私地内浮造屋宇。
每月地课。不得更有收徵。
甸服生灵。正当凋瘵。
太仓输纳。务在均平。
傥容厚敛之奸。颇失忧人之意。
自今后太仓所纳斛斗。仰司农卿准旧例主掌。
校量之际。切在奉公。
不得先任吏人抑屈百姓。朝廷向来旧例。
止有榷酒。丧乱以来。
遂行卖曲。本自度支营利。
近年兼借两军。畿甸之人。
皆言不便。所宜徇众。
不废赡军。起今年五月巳后。
京畿内任自制造私曲。仰度支京兆府依旧例。
于酒店量户大小。逐月纳榷沽酒。
仍酌量随月依前借军诸司。充诸色支用。
其两军元造曲。制下后便勒逐斤减价。
六月三十日巳前货卖官曲。其私曲不得更货卖至七月一日巳后不得更卖官曲之限。
爰自乱离。殆将二纪。
关畿之内。掠夺颇多。
遂令黔首之徒。或被丹书之辱。
眷兹冤抑。须杜奸讹。
旧格买卖奴婢。皆须两市署出公券。
仍经本县长吏引检正身。谓之过贱。
及问父母见在处。分明立文券。
并关牒太府寺。兵戈以来。
条法废坏。良家血属。
流落他门。既家乡。
或遭典卖。州府曾不寻勘。
豪猾得恣欺淩。自此准京兆府并依往例处分。
两市立正印。委所司追纳毁弃。
改给朱记行用。其传典卖奴婢。
如勘问本非贱人。见有骨肉證验不虚。
其卖主并牙人等。节级科决。
其被抑压之人。便还于本家。
御史台切加察定。天下州府。
如有此色。亦仰本道观察防禦刺史各行条制。
务绝沈冤。尧悬谏鼓。
禹拜昌言。在明哲之尚然。
实古今之所重。况乍袪蒙昧。
希致和平。思謇谔而若疗朝饥。
虽激讦而亦不加罪。谏官举职。
须务济时。其文武常参官素怀术业者。
任上封事。极言得失。
必当召见。亲问所陈。
其有才识幽深。事裨时政者。
即职升擢。或藏器俟时。
隐于岩谷者。委文武朝官所在州县以行实闻荐。
举众目者。实资于纲领。
总庶务者。必究乎本根。
将寻沿革之宜。谅系张弛之道。
其有事不稽古。官不易方。
欲正滥原。须遵故实。
应有诸司法制。废坠多时。
未复旧规者。自今后宜委诸司各检举。
条录闻奏。委中书门下详酌处分。
汉徵极谏。晁董陈理乱之端。
晋策能言。诜元贡阙遗之政。
乃登道广。请举公平。
诚在得人。以匡不逮。
应天下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
达于教化。军谋宏远。
政术详明者。文武常参官及诸道节度观察等使具姓名闻荐。
至十一月到京。朕当亲临策试。
择其可否施行。骀背燕毛。
礼经所重。即验颂系。
汉诏所矜。克存尚齿之规。
免致遗年之诮。天下高年鳏寡八十巳上。
委所在长吏切加安恤。其有不幸者。
量与葬送。仍存抚孤裔。
于戏。文王羑里。
克建周邦。大甲桐宫。
用兴殷道。朕不敢忘六旬之辱。
公侯宜奖成万代之功。进忠贤以启政途。
黜邪佞以惩覆辙。庶乎上下共保我高祖太宗之洪基。
庐阳夜捷行赠江使君达川 清 · 徐子苓
庐阳夜捷烈炬红,露布连奏甘泉宫
使君兵声冠诸将,轻裘缓带殊雍容。
记昔曾在围城中,挟策两谒中丞公。
中丞英伟人中龙,使君眉宇春融融。
指麾绰有中丞风。
牙旗深处展高宴,橙香蚁绿霜螯健。
野人喜极悲倒来,晓柝深杯泪如霰。
君不见,荒城荡荡迹如扫,纵横瓦砾居民少,髑髅满地生青草。
君不见,壶浆士女泣垂面,爱说中丞旧时战。
张巡死去贺兰生,痛杀潜山庙中奠。
骠骑连宵拜新命,汉廷不惜通侯印。
使君爱逐赤松,脊令原畔牵归兴。
为君高歌歌断绝,悲笳吹落林间月。
题赵康州石声编后 北宋 · 郭祥正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一贼鸣铜鼓,孤城陨使星。
形骸糜矢石,忠义贯丹青。
皎皎张巡(自注:圣俞表。),新新李子(自注:荆公志。)
吾诗愧涓滴,何以助南溟。